[实用新型]一种气液混冷螺旋抽芯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4764.0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0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日逵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天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4 | 分类号: | B29C45/44;B29C45/26;B29C45/73;B29L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液混冷 螺旋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液混冷螺旋抽芯注塑模具,下模下方与上固定板固定,上固定板上设置螺孔,螺旋芯轴旋接在所述螺孔中,螺旋芯轴的下方插入下固定板的通孔中,螺旋芯轴的中部设置转轮,所述转轮与中间轮啮合,中间轮还和主动轮啮合,主动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固定在下固定板上;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型腔旁均设置液体冷却腔,每个液体冷却腔均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螺旋芯轴设置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出气管,出气管的出气端的高度低于上固定板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了气体冷却抽芯及液体冷却模具本体的技术方案,避免了过于复杂的结构,减少了模具成本,且冷却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塑技术领域,对于具有较大壁厚的零件,其注塑时的冷却至关重要,因为,如果冷却不好,会造成零件的收缩率不同,尺寸会发生偏差;而对于具有螺旋孔的注塑件,难度更大,因为,抽芯要旋转以后才能卸料,由此便限制了抽芯处的冷却结构,而如果冷却不好,又会造成工件与抽芯的粘连,无法卸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混冷螺旋抽芯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置注塑口及注塑通道,所述下模下方与上固定板固定,上固定板上设置螺孔,螺旋芯轴旋接在所述螺孔中,螺旋芯轴的下方插入下固定板的通孔中,螺旋芯轴的中部设置转轮,所述转轮与中间轮啮合,中间轮还和主动轮啮合,主动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固定在下固定板上;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型腔旁均设置液体冷却腔,每个液体冷却腔均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螺旋芯轴设置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出气管,出气管的出气端的高度低于上固定板的高度。
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通过多根立柱连接成一体。
所述出气管通过多个固定环设置在所述盲孔中,且固定环轴向设置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了气体冷却抽芯及液体冷却模具本体的技术方案,避免了过于复杂的结构,减少了模具成本,且冷却效果良好;此外,由于冷却效果好,减少了注塑后的冷却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2和下模1,上模2上设置注塑口及注塑通道3,所述下模下方与上固定板4固定,上固定板4上设置螺孔,螺旋芯轴10旋接在所述螺孔中,螺旋抽芯的外部设置螺纹,这样在注塑时形成螺纹凹孔9;螺旋芯轴10的下方插入下固定板5的通孔中,螺旋芯轴的中部设置转轮11,所述转轮11与中间轮14啮合,中间轮轴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中间轮14还和主动轮15啮合,主动轮15固定在电机16的输出轴上,电机16固定在下固定板5上;所述上模2和下模1的型腔旁均设置液体冷却腔6,每个液体冷却腔6均与进水口7和出水口8连通;所述螺旋芯轴10设置盲孔18,所述盲孔内设置出气管12,出气管12的出气端的高度低于上固定板的高度,这样才能保证螺旋芯轴下移时不会与出气管发生干涉。
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通过多根立柱连接成一体。
所述出气管通过多个固定环19设置在所述盲孔中,且固定环轴向设置通气孔,以保证气体的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天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天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4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结构拆除用液压钳
- 下一篇:一种垃圾分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