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培养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33872.6 | 申请日: | 2020-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77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蒋艳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森江 |
| 主分类号: | C12M1/02 | 分类号: | C12M1/0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培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底座,所述轴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支撑底座。该微生物培养箱,达到了便于均匀受热的目的,解决了一般微生物培养箱结构较为单一且不便于均匀受热的问题,能够保证装置内部受热均匀保证培养的稳定性,结构灵活便于调节装置内部的使用高度,便于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节使用,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更多规格的培养器具,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使某些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可分为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前者是指对已纯化的单一菌种进行培养和利用,后者是指对混合菌种或自然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培养基上所生长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估算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数量。
现有的一般微生物培养箱结构较为单一且不便于调节装置内部的使用高度,且放置位置较为固定,不便于均匀受热,容易导致受热不均的情况影响培养的稳定性,且不便于拆卸与安装,不方便对装置及内部进行清理,不便于使用,需要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具备便于均匀受热等优点,解决了一般微生物培养箱结构较为单一且不便于均匀受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该微生物培养箱便于均匀受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底座,所述轴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灯板,所述支撑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箱体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活动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灯管,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轴杆的一端贯穿支撑底座的一侧并延伸至活动底座的底部,且轴杆的长度大于支撑底座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通过卡块与卡槽活动连接,且卡块的形状大小与卡槽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六个,且每三个卡槽为一组,且两组卡槽以箱体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数量为六个,且每三个固定带为一组,且两组固定带相互交错设置,且六个固定带均为橡胶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形状大小与固定槽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且套管的形状大小与拉杆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拉杆为U形拉杆,且拉杆的一端贯穿套管的一端并延伸至套管的内壁,且拉杆的外壁设置有防磨套。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森江,未经任森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38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及洗衣机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模具用清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