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向结构面注浆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2282.1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6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建林;王亮清;范斌强;安彩龙;朱林锋;祁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孙丽丽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向 结构 面注浆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竖向结构面注浆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多个下夹持件、顶座、多个上夹持件、多个支撑竖杆、多个横管、多个柔性注浆管以及多个固定件;多个下夹持件将下结构面试件固定于底座上,顶座通过多个支撑竖杆与底座固定连接,多个上夹持件将上结构面试件固定于顶座上;每相邻两个支撑竖杆通过一横管相连,横管侧壁贯穿设有条形孔,多个柔性注浆管一一设于多个横管内,多个柔性注浆管一端与多个导浆通道一一连通,另一端穿过条形孔位于横管外,多个固定件一一滑动安装于多个横管上。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注浆时上下结构面试件发生移动,影响试验效果,根据试验需求调节固定件的位置,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竖向结构面注浆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中,结构面是岩体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结构,它是指具有极低的或没有抗拉强度的不连续面,不同的结构面,其力学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一。研究结构面的性能可以有助于理解岩体的性质,掌握岩体的力学性能对于指导工程实际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岩体结构面往往不宜直接测得其力学性能,任何开挖扰动都会导致岩体结构面的性能,因此,对于结构面的研究采用现场原位试验十分困难。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一般均采用室内试验对结构面加以研究,通过对现场各数据的监测采集,人工指导各种结构面,创造结构面开展研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需要将结构面用浆体进行充填,从而减弱结构面对于岩体完整性的影响,从而确保岩土体的稳定性。因此,结构面充填试验是工程实际应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室内研究性试验。
目前,根据相关查询资料显示,尚未有专门的结构面注浆试验装置开展结构面注浆充填试验,一般所采用的结构面注浆充填试验均是直接对于一定的结构面进行注浆。这样注浆方法,一方面不能控制结构面的厚度,使结构面在注浆过程中发生位移,脱离原先结构面距离的设定,达不到预期的结构面注浆充填效果;另一方面,直接注浆往往由于不能同时均布整个结构面的任意位置,存在时间差,不能保证浆体均布在结构面内,影响试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竖向结构面注浆试验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竖向结构面注浆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多个下夹持件、顶座、多个上夹持件、多个支撑竖杆、多个横管、多个柔性注浆管以及多个固定件;
多个所述下夹持件可沿水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底座顶部,多个所述下夹持件用于与下结构面试件周缘相抵接,以将所述下结构面试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多个所述支撑竖杆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竖杆上部均呈中空设置以形成导浆通道,所述顶座与所述支撑竖杆上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上夹持件可沿水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顶座底部,多个所述上夹持件用于与上结构面试件周缘相抵接,以将所述上结构面试件固定于所述顶座上,以使所述上结构面试件与所述下结构面试件相对且在上下向间隔设置;
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竖杆通过一所述横管相连,所述横管侧壁贯穿设有与所述横管延伸方向平行的条形孔,多个所述柔性注浆管一一设于多个所述横管内,多个所述柔性注浆管一端与多个所述导浆通道一一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条形孔位于所述横管外,多个所述固定件一一可沿所述横管延伸方向滑动安装于多个所述横管上,所述柔性注浆管位于所述横管外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用于与所述上结构面试件与所述下结构面试件之间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旋转套环以及喷浆管,所述旋转套环套设于所述横管上,所述喷浆管一端与所述旋转套环连通以形成连通接口,另一端与所述上结构面试件和所述下结构面试件之间相对,所述柔性注浆管穿过所述条形孔的一端与所述连通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插条,所述喷浆管侧壁贯穿有插孔,所述插条插设于所述插孔,以调节所述喷浆管的出浆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持件与所述下结构面试件相抵接的接触面设有摩擦层;和/或,
所述上夹持件与所述上结构面试件相抵接的接触面设有摩擦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2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
- 下一篇:油烟机的防护结构和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