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颗粒物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1801.2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6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毕士君;赵广延;孙晓伟;王广川;毕士恩;李磊;马征;王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许莉 |
地址: | 063200 河北省唐山市曹***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物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颗粒物收集装置,其包括:漏斗、过滤组件、吸气装置和吹气装置;漏斗用于承载待分离颗粒物;吹气装置与漏斗的下端口相连通,用于将漏斗中承载的待分离颗粒物吹起;吸气装置与过滤组件的一端口相连通,过滤组件相对的另一端口与漏斗的上部相连通;吸气装置用于将漏斗中吹起的待分离颗粒物吸入过滤组件,以通过过滤组件对待分离颗粒物进行收集;通过吹气装置将漏斗的内壁上颗粒物吹起后,再在吸气装置的作用下使扬起的颗粒物向过滤组件流动,并通过过滤组件对颗粒物进行收集,这样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便于对颗粒物的收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物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颗粒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设计通常会使用小粒径的颗粒物进行实验研究,有的甚至需要分离纳米或微米级别的颗粒,对颗粒的性能以及附着在颗粒物上的污染成分进行分析,例如PM2.5中携带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而目前的颗粒物收集装置的操作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物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颗粒物收集装置的操作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物收集装置,其包括:漏斗、过滤组件、吸气装置和吹气装置;所述漏斗用于承载待分离颗粒物;所述吹气装置与所述漏斗的下端口相连通,用于将所述漏斗中承载的所述待分离颗粒物吹起;所述吸气装置与所述过滤组件的一端口相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相对的另一端口与所述漏斗的上部相连通;所述吸气装置用于将漏斗中吹起的所述待分离颗粒物吸入所述过滤组件,以通过所述过滤组件对所述待分离颗粒物进行收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的颗粒物收集装置还包括U型管部,所述U型管部的一端与所述漏斗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U型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吹气装置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部的U型口朝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一个子过滤器;
或,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串联连通的多个子过滤器,且沿气流的流向,多个所述子过滤器能够过滤的颗粒物的粒径依次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的下端口处安装有回位片,以能够断开所述漏斗的下端口与所述吹气装置之间的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回位片为金属弹片;
或,所述回位片与所述漏斗的下端口的内壁铰接,且所述回位片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所述漏斗的下端口的内壁上还具止挡凸台,以限定所述回位片的翻转角度的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的颗粒物收集装置还包括筒状壳体;所述漏斗和所述U型管部均安装于所述筒状壳体中,且所述漏斗的上部与所述筒状壳体之间形成一扬尘腔;所述过滤组件相对的另一端口与所述扬尘腔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气装置为真空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吹气装置为鼓风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部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1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焊接旋转夹具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抗辐射增益介质腔结构的侧泵紫外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