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临床用包扎护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0875.4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1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武臣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500 山东省德州市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 临床 包扎 护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临床用包扎护理器,护理器的顶部设置有U型槽,U型槽的底面固装有支撑网,护理器的内部设置有与支撑网连通的集液腔,护理器的两端均一体化设置有底板,底板的顶面固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顶部固装有与U型槽内侧面弧度相同的U型支架;本实用新型设置有U型槽和支撑网,可在对患者伤口清洗消毒时进行辅助支撑和消毒残液的收集,不仅方便对患者伤口清洗消毒,且更加安全卫生;U型槽的两侧设置有电动驱动的U型支架,伤口清洗消毒后可通过U型支架将患者受创肢体缓慢托起,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伤口处进行包扎,提高包扎护理的效率,且U型支架通过电动推杆驱动,运行平稳,可防止患者伤口受到二次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急诊临床用包扎护理器。
背景技术
急诊科护理中,往往会遇到急诊患者外伤出血或者是伤口刀口破裂等意外情况,此时相应的急救护理便显得十分重要,短时间内尽快的止血和包扎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失血过多的危险性。同时包扎前对伤口的消毒处理等等都尤为重要,目前并没有专用的止血包扎护理器;处理过程中对伤口消毒处理、消毒残液的收集、伤口的包扎等都需要使用不同的护理装置,使用极不方便,消毒后的残留液体也会污染环境,会增加止血包扎的时间,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临床用包扎护理器,能对患者包扎护理时进行辅助支撑和消毒残液的收集,提高包扎效率,且更加安全卫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诊临床用包扎护理器,包括护理器主体,所述护理器主体的顶部设置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底面固装有支撑网,所述护理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支撑网连通的集液腔,所述护理器主体的两端均一体化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固装有与U型槽内侧面弧度相同的U型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护理器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与集液腔连通的密封门,所述集液腔的内部放置有位于支撑网下方的集液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门的底部通过铰链与护理器主体活动连接,顶部通过卡扣与护理器主体扣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槽顶面固装有位于支撑网两端的防渗漏边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支架的顶面贴装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U型槽和支撑网,可在对患者伤口清洗消毒时进行辅助支撑和消毒残液的收集,不仅方便对患者伤口清洗消毒,且更加安全卫生;U型槽的两侧设置有电动驱动的U型支架,伤口清洗消毒后可通过U型支架将患者受创肢体缓慢托起,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伤口处进行包扎,提高包扎护理的效率,且U型支架通过电动推杆驱动,运行平稳,可防止患者伤口受到二次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护理器主体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1、护理器主体;2、U型槽;3、支撑网;4、底板;5、电动推杆;6、U型支架;7、密封门;8、铰链;9、卡扣;10、集液腔;11、集液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武臣,未经张武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0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电池冷热控制管理系统
- 下一篇:用来从身体内腔移除组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