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30001.9 | 申请日: | 2020-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8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玉;孙晓祯;林晓月;史亚杰;王玉晓;苏明羽;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A61G7/057;A61G7/075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术后 动脉 拔出 下肢 制动 压迫 止血 装置 | ||
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包括压迫组件和制动组件,压迫组件包括囊袋,囊袋上设置有拉链,囊袋的两侧均延伸连接有腿部缠绕带,两条腿部缠绕带的端部对应设置有魔术贴;本实用新型利用压迫组件对患者的大腿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压迫牢固,避免滑脱,并且制动组件能够限制患者腿部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患者足跟部形成压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手术(如血管内溶栓、血管瘤栓塞等)常常需要在股动脉置管,然后进入导丝等操作装置进行介入手术,手术后需要拔除股动脉鞘管,股动脉鞘管拔除后为了防止动脉出血需要下肢制动及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术后患者需要下肢制动及压迫数日,现有技术通常是用毛巾包裹盐袋等物品压迫到穿刺点上,但是此种方式不方便固定,容易脱落,如果压迫装置脱落可能导致穿刺点出血,股动脉为人体主要的动脉之一,一旦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甚至休克,影响生命健康,下肢制动也是防止出血,但是下肢制动时间较长,患者常常难以配合,而且时间较长时患者足跟部容易形成压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方便固定、不易滑脱、防止长时间下肢制动造成患者足跟部形成压疮的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包括压迫组件和制动组件,压迫组件包括囊袋,囊袋上设置有拉链,囊袋的两侧均延伸连接有腿部缠绕带,两条腿部缠绕带的端部对应设置有魔术贴,囊袋的两侧均延伸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的端部设置有魔术贴;
制动组件包括底板,底板的前侧固定有软垫,软垫的上表面倾斜向上设置,底板的后侧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环,两个第一固定环并排设置,底板的中部右侧连接有大腿限位带和小腿限位带,大腿限位带和小腿限位带的端部设置有魔术贴,底板的中部左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环和第三固定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压迫组件对患者的大腿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压迫牢固,避免滑脱,并且制动组件能够限制患者腿部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患者足跟部形成压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包括压迫组件和制动组件,压迫组件包括囊袋1,囊袋1上设置有拉链2,囊袋1的两侧均延伸连接有腿部缠绕带3,两条腿部缠绕带3的端部对应设置有魔术贴,囊袋1的两侧均延伸连接有固定带4,固定带4的端部设置有魔术贴;
制动组件包括底板5,底板5的前侧固定有软垫6,软垫6的上表面倾斜向上设置,底板5的后侧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环7,两个第一固定环7并排设置,底板5的中部右侧连接有大腿限位带8和小腿限位带9,大腿限位带8和小腿限位带9的端部设置有魔术贴,底板5的中部左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环10和第三固定环1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拉开拉链2,将盐袋等物品放置到囊袋1内,拉上拉链2,然后将囊袋1压覆在大腿的穿刺出血点位置,并利用两个腿部缠绕带3缠绕患者大腿,利用魔术贴粘贴固定,接着再利用囊袋1上的两个固定带4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环7上,利用大腿限位带8穿过第二固定环10对患者大腿进行固定,利用小腿限位带9穿过第三固定环11对小腿进行固定,患者的小腿放置在软垫6上,软垫6的上表面为倾斜设置,可以将患者的小腿和足部抬高,避免与床面造成接触,长时间形成压疮,并且下肢处于抬高状态,有利于血液回流,避免下肢肿胀。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00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料均匀涂抹装置
- 下一篇:脊髓电刺激镇痛术术后固定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