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气体组合式连续加热螺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9456.9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0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东;张运国;张志江;张志强;张海燕;张城坤;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鑫炬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20;F24H9/18;F24H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鳌纵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5 | 代理人: | 赵环 |
地址: | 456150 河南省安阳市汤***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气体 组合式 连续 加热 螺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气体组合式连续加热螺旋装置,包括加热壳体、螺旋加热结构和导热结构;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的右端设有物料进口,物料进口的上侧设有气体进口,气体进口的一侧设有导热油进口,物料进口的下侧设有气体出口,所述加热壳体的左端设有物料出口,物料出口的下侧设有导热油出口,所述加热壳体的外侧设有保温壳体;螺旋加热结构:所述螺旋加热结构包括螺旋加热内管和螺旋加热外管,所述螺旋加热外管位于加热壳体和保温壳体之间,所述螺旋加热内管的内侧;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导热腔体,导热腔体内与加热壳体的内侧;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气体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能源的流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螺旋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气体组合式连续加热螺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现有的加热方式,多数是通过电进行加热,这样的加热方式,加热不均匀,导致物料受热不均,影响加热的效果,而且现有的气体加热装置,传导热量效果差,多数加热装置的热能的使用是一次性的,热能的有效使用率低,进行加热所需热能就增加很多,影响物料加热效果,在加热同样的物料,使用的热量比较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气体组合式连续加热螺旋装置,对加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对气体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能源的流失,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导热效果好,能够对物料进行均匀的加热,对物料加热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气体组合式连续加热螺旋装置,包括加热壳体、螺旋加热结构和导热结构;
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的右端设有物料进口,物料进口的上侧设有气体进口,气体进口的一侧设有导热油进口,物料进口的下侧设有气体出口,所述加热壳体的左端设有物料出口,物料出口的下侧设有导热油出口,所述加热壳体的外侧设有保温壳体;
螺旋加热结构:所述螺旋加热结构包括螺旋加热内管和螺旋加热外管,所述螺旋加热外管位于加热壳体和保温壳体之间,所述螺旋加热内管的内侧;
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导热腔体,所述导热腔体内与加热壳体的内侧,所述导热腔体的外表面设有导热螺旋翅片;
其中:还包括温度显示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导热腔体和加热壳体之间,所述温度显示器位于保温壳体的外表面的上方,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显示器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加热内管设有汇流头,通过汇流头使得螺旋加热内管与气体进口和导热油进口连接方便,通过导热油能够吸收高温气体中更多的热量,使得导热效果更好,所述螺旋加热内管通过汇流头与气体进口和导热油进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加热内管为双管结构,所述螺旋加热内管由加热外管和加热内管组成,通过加热内管对导热油进行加热,使得加热效率高,通过加热外管将导热油的热量散发出去,对导热腔体进行均匀的加热,加热效果好,且螺旋加热内管通过汇流头分别与导热油出口和螺旋加热外管连接,螺旋加热外管的一端与气体出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腔体的左端与物料出口相对应,导热腔体右端与物料进口相对应,通过导热腔体对物料进行均匀的加热,使得加热效果好,提高加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高效气体组合式连续加热螺旋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本实用新型上设置了螺旋加热外管,通过螺旋加热外管能够对螺旋加热内管的余热进行利用,对加热壳体进行加热,减少能源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通过加热外管将导热油的热量散发出去,对导热腔体进行均匀的加热,加热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鑫炬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阳鑫炬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94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MBBR的PN/A一体化自养脱氮系统
- 下一篇:牙根尖定位仪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