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持载波热插拔接口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9198.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4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郭玉峰;李巍;张佳学;张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陈晖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载波 热插拔 接口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持载波热插拔接口电路,其用于塑壳断路器,其包括可与载波通信模组插接配合的接口,所述接口包括若干与载波通信模组相适配的端子,每一个接口与MCU的引脚之间设有相互独立的光耦隔离电路。载波通信模组与MCU通过光耦隔离,在插拔过程中信号对光耦一次测无影响,可以满足载波通信模组的热插拔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持载波热插拔接口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断路器与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的通讯连接,能够快速传输断路器产品的工作状态信息、相关参数信息采集和通断操作指令,为此,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在断路器壳体内安装具有信息数据处理功能的控制线路板,再在线路板上焊接RS485通讯接口模块,这种RS485通讯接口模块采用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方式,因此就需要新架设网络总线用来传输数据。但通过现有断路器的通讯结构可以看出,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大多采用集成式电路模式,此模式在出现故障时维修极其复杂,且维修成本较高;接线端子大多采用螺丝固定等方式,这种方式接线费时费力,调试和维护不方便;现场设备出现问题必须整体更换主板设备,接线必须用电动螺丝刀工具逐一安装,给现场工作人员在安装和维修时,带来不少难题。
现有的断路器也有采用载波通信方式,但是如何保证载波通信模组与断路器之间的热插拔的可靠性,是亟待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载波热插拔接口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持载波热插拔接口电路,其用于塑壳断路器,其包括可与载波通信模组插接配合的接口,所述接口包括若干与载波通信模组相适配的端子,每一个接口与MCU的引脚之间设有相互独立的光耦隔离电路。
所述支持载波热插拔接口电路设有独立的对载波通信模组供电的供电接口。
所述端子包括EVENTOUT端、RST端、SET端、TXD-hplc端、RXD-hplc端以及STA端。
所述STA端与MCU的引脚之间的光耦隔离电路的发光管端设有第一通断电路。
所述第一通断电路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级管Q3的集电极与光耦N6的2脚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串联电阻R131后与STA端连接,且所述STA端通过上拉电阻R129接电源RS-5V。
所述EVENOUT端与MCU的引脚之间的光耦隔离电路的开关管端设有第二通断电路。
所述第二通断电路包括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光耦N3的3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120接EVENOUT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并联电阻R1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载波通信模组与MCU通过光耦隔离,在插拔过程中信号对光耦一次测无影响,可以满足载波通信模组的热插拔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9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广告布
- 下一篇:一种制冷设备管道检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