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29043.0 | 申请日: | 2020-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5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帅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金星铜世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3 | 分类号: | E04G23/03;E04D1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 地址: | 3100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古建筑 修复 木屋 龙骨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包括屋面基体,屋面基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望板、防水层、保温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上纵向间隔设置一组第一龙骨,第一龙骨通过设置的膨胀螺丝固定于混凝土层,两条第一龙骨之间横向间隔一组第二龙骨,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构成网格状结构,第二龙骨的两端焊接于对应的第一龙骨。本实用新型的龙骨全部焊接贯通成网,并与避雷引条焊固导通,具有避雷的功能,而且安装更加方便,结构也非常牢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木屋面是指用木梁或木屋架、檀条,木望板及屋面防水材料等组成的屋面。现有的木屋面一般全采用木质结构,因此缺少避雷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基体,屋面基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望板、防水层、保温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上纵向间隔设置一组第一龙骨,第一龙骨通过设置的膨胀螺丝固定于混凝土层,两条第一龙骨之间横向间隔一组第二龙骨,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构成网格状结构,第二龙骨的两端焊接于对应的第一龙骨。
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龙骨上开设凹槽,第二龙骨的端部设置与凹槽形状吻合的凸块,凸块扣合于对应第一龙骨的凹槽内。
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龙骨上焊接一组底瓦支承件。
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水层为2-3mm厚的沥青防水卷材层。
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保温层为6mm厚的岩棉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龙骨全部焊接贯通成网,并与避雷引条焊固导通,具有避雷的功能,而且安装更加方便,结构也非常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屋面基体1、望板100、防水层101、保温层102、混凝土层103、第一龙骨2、入口槽200、定位槽201、膨胀螺丝3、第二龙骨4、底瓦支承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木屋面龙骨安装结构,包括屋面基体1,屋面基体1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粘接配合的望板100、防水层101、保温层102和混凝土层103,混凝土层103上纵向间隔设置一组第一龙骨2,第一龙骨2通过设置的膨胀螺丝3固定于混凝土层103,两条第一龙骨2之间横向间隔一组第二龙骨4,第一龙骨2与第二龙骨4构成网格状结构,第二龙骨4的两端焊接于对应的第一龙骨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结构:第一龙骨2上开设凹槽200,第二龙骨4的端部设置与凹槽200形状吻合的凸块400,凸块400扣合于对应第一龙骨2的凹槽200内,在焊接时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结构:第一龙骨2上焊接一组底瓦支承件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结构:防水层101为2-3mm厚的沥青防水卷材层,沥青防水卷材层为公知技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结构:保温层102为6mm厚的岩棉保温层,岩棉保温层为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金星铜世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金星铜世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9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