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单向排水堵盖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9003.6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1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仲奎;吕祝星;舒培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4 | 分类号: | F16K15/14;B60R13/07;B62D25/2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唐勇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向 排水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单向排水堵盖及车辆,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堵盖、堵盖内套筒和阀芯,堵盖设于车身排液孔内,其底部设有出水口;堵盖内套筒呈倒置的水杯状并内嵌于堵盖内,其顶部设有进水口;阀芯设于堵盖内套筒内,其包括圆锥部和工字圆柱部,圆锥部位于工字圆柱部的上表面,工字圆柱部为弹性件,其底面固定于出水口的边沿上,下部开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流水槽,工字圆柱部包括未压缩状态和压缩状态,工字圆柱部为未压缩状态时,圆锥部抵持于进水口的边沿;工字圆柱部为压缩状态时,圆锥部与进水口的边沿处形成流水通道。本实用新型既可自动将车内积水排至车外,又可防止车外积水倒灌,结构简单且施工工艺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单向排水堵盖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易误将车外的水带入车内,导致原本应为干区的乘客舱内部存有积水,使车身零部件发生锈蚀损坏、发霉或出现异味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在车身地板低洼区域开设有排水孔,该方法虽实现了将车内积水排到车外,但是其需要通过拆解地毯才可手动排出积水,存在使用麻烦的问题,而部分将该排水孔设计为无需拆解地毯即可自动进行积水排出的结构,其会出现车外的水倒灌进车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单向排水堵盖及车辆,既可自动将车内积水排至车外,又可防止车外积水倒灌。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用单向排水堵盖,包括:堵盖,所述堵盖设于车身排液孔内,其底部设有出水口;
堵盖内套筒,所述堵盖内套筒呈倒置的水杯状并内嵌于所述堵盖内,其顶部设有进水口;
阀芯,所述阀芯设于所述堵盖内套筒内,其包括圆锥部和工字圆柱部,所述圆锥部位于所述工字圆柱部的上表面,所述工字圆柱部为弹性件,其底面固定于所述出水口的边沿上,下部开设有流水槽,所述流水槽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工字圆柱部包括未压缩状态和压缩状态,所述工字圆柱部为未压缩状态时,所述圆锥部抵持于所述进水口的边沿;所述工字圆柱部为压缩状态时,所述圆锥部与所述进水口的边沿处形成水流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锥部与所述堵盖内套筒的进水口可形成密封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堵盖的底部内壁呈上大下小的阶梯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车用单向排水堵盖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堵盖与所述车身排液孔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堵盖顶部设有卡钩,所述堵盖通过所述卡钩固定于车身排液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堵盖内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堵盖内套筒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堵盖内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堵盖为圆筒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工字圆柱部为橡胶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锥部为塑料材质。
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车用单向排水堵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9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厨废弃物过滤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装取样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