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进制编码智能输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8501.9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8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汪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子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F3/00 | 分类号: | A63F3/00;A63H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进制 编码 智能 输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进制编码智能输入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输入板,其上设置有n行m列的开关元器件,对应组成一个n*m的识别矩阵,用于基于识别矩阵通过a行b列即a*b个开关元器件是否联通所形成的二进制编码来识别输入板上的摆放物体,其中,n、m为自然数,a≤n,b≤m;摆放物体,其上设置有a行b列即a*b个感应位,并在至少一个感应位上设置有感应元器件,在将摆放物体摆放到输入板上时,通过感应元器件控制是否与输入板的开关元器件联通,并通过感应元器件联通的位置所形成的二进制编码来唯一标识摆放物体。本实用新型成本低,使用方式灵活,可扩展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输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进制编码智能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一个有一定长宽的输入板上摆放积木或棋子,精准定位摆放位置并准确识别出不同的积木/棋子,是诸多智能系统的信息采集端,也可以称为下位机,是该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技术,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输入板可以对应智能电子棋盘、智能积木识别底板或底座。
精准识别摆放位置和差异化的摆放内容,且满足实时、精准要求,且成本又不会太高,是目前对于输入板的要求,很多公司、组织和个人尝试了多种技术方案。在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的电子棋盘领域通常采用的是近场通信二维矩阵识别、光敏电阻二维矩阵识别、磁力矩阵识别方案。这些方案的一个共同点是棋盘上有多少个摆放位置,就对应放多少个(组)识别单元,位置与识别单元一一对应。例如,中国象棋盘有10行*9列,现有电子棋盘解决方案都是在这90个位置上各放一个识别单元,共10*9个识别单元,位置采用二维矩阵行列编码定位,识别单元感应摆在该位置上棋子的电子标签或磁力标签,从而实现了棋子及摆放位置的识别。对于智能积木编程设备来说,棋子换成积木,原理不变。在上述技术方案下,棋子(积木)摆放在两个识别单元之间时,则要么输入无效,要么强行归属到相邻的某个有效输入位置。这个特点导致输入板上可摆放的位置是固定的,缺乏灵活性和变化,易用性和趣味性大大降低。
此外,在电子棋盘领域,虽然输入位置天然是限定的,但棋子上固定标签的标识方式在某些场景下依然不方便,比如‘帅’或‘将’棋子丢了,就得由厂家重新制作这些丢失的棋子再发货给用户。并且,通常情况下上述技术方案的棋盘逻辑与棋子逻辑一经出厂就已写死,无法通过软件升级,无法实现棋盘逻辑的重构,因此一个棋盘只能承载一个事先设定的固定模式的游戏内容,无法升级也无法实现多样化,用户的投入产出比低下且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某些电子棋盘解决方案通过在同一位置放置多套识别单元提升扩展性,致使系统复杂、成本高昂、市场接受度低。并且,上述技术方案积木或棋子功能单一,只能是积木或棋子,不能当按钮使用,在某些场景下,例如用积木拼出‘apple’单词,现有解决方案下就需要配两套字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缺陷:成本高,使用方式单一,扩展性差或不具有扩展性。因此,目前急需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二进制编码智能输入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二进制编码智能输入设备,包括:
输入板,其上设置有n行m列的开关元器件,对应组成一个n*m的识别矩阵,用于基于识别矩阵通过a行b列即a*b个开关元器件是否联通所形成的二进制编码来识别输入板上的摆放物体,其中,n、m为自然数,a≤n,b≤m;
摆放物体,其上设置有a行b列即a*b个感应位,并在至少一个感应位上设置有感应元器件,在将摆放物体摆放到输入板上时,通过感应元器件控制是否与输入板的开关元器件联通,并通过感应元器件联通的位置所形成的二进制编码来唯一标识摆放物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输入板的成本低,使用方式灵活,可扩展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子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子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85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