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出风导流盖、混流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7871.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3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屈杨;池晓龙;夏凯;张碧瑶;周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许柱山;颜镝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流风 机组 空调设备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出风导流盖、混流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出风导流盖外壁面为沿着出风方向渐缩的回转面,包括:在回转面的回转轴线上并沿着出风方向依序分布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将出风导流盖的外壁面设计成子午线分别为线段、圆弧和抛物线的三段式曲面,根据康达效应,使气流能够有效附着导流盖外壁面,重新配置出风速度和分布,从而获得较好的出风导流性能,并有效降低涡流噪声。在应用于混流风机时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有效地改善混流风机的出风均匀性,满足换热器表面风量分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风导流盖、混流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风路系统是空调器内用于促使空调器作用区域内的空气加快热交换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空调设备的品质和舒适性,需要针对不同需求和机型搭配合适的风机。
为满足风量和压头指标,发明人所知晓的一些空调设备的风路系统采用了混流风机。然而,现有的混流风机出风口处风机电机轴附近无风或风量过小,换热器表面风量分布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经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空调设备中的混流风机出风存在风量分布不均的问题,严重影响空调内部换热器表面风速分布及换热性能。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导流盖、混流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能够提高出风均匀性并降低涡流噪声。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出风导流盖,其外壁面为沿着出风方向渐缩的回转面,包括:在回转面的回转轴线上并沿着出风方向依序分布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
其中,第一段的子午线为线段EA;第二段的子午线为圆弧AB,第三段的子午线为抛物线BD,线段EA与圆弧AB相切,圆弧AB与抛物线BD相切,抛物线BD与回转轴线相交于D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段EA与回转轴线的垂直面的夹角β的大小为60°~85°。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β的大小为75.5°。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段EA的长度为20mm~4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段EA的长度为3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弧AB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为30°~60°,圆弧 AB的半径R的大小为10mm~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心角α的大小为48.4°,圆弧AB的半径R的大小为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弧AB的圆心O在以线段DE上的点O′,半径为4mm~10mm的圆上或圆内,D点到E点的距离DE的大小为 80mm~110mm,点O′的位置满足:DO′=(0.5~0.7)DE。
在一些实施例中,抛物线BD在D点的切线与回转轴线的垂直面的夹角γ的大小为0.5°~3.5°,抛物线BD的B点与回转轴线的距离 CD的大小为40mm~50mm,抛物线BD的B点至D点在回转轴线方向上的距离BC的大小为9mm~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γ的大小为1.2°,距离CD的大小为46mm,距离BC的大小为11mm。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流风机组件,包括:混流风机和前述的出风导流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消旋结构;混流风机的出风口与消旋结构的消旋通道的进口对接,出风导流盖安装在消旋通道的出口处。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前述的混流风机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7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型制动钳
- 下一篇: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件生产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