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股并纱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24407.6 | 申请日: | 202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9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灵杰花边线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4/40 | 分类号: | B65H54/40;B65H51/01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股并纱机,旨在解决多根细纱直接并纱后质地松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是: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内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顶面放置有多个细纱纱管,转动盘顶面中心处还设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顶端连接有多个限位杆,限位杆与细纱纱管一一对应且伸缩装置的一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锁定装置正上方;工作台还连接用于牵引细纱的收卷装置和收束杆,收束杆靠近转动盘的一端设有用于收束多根细纱的收束环,收束环位于伸缩装置正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根细纱进行缠绕抵紧,来获得较好的并纱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股并纱机。
背景技术
在纱线制备过程中,为保证纱线张力均衡,并提高纱线的外观光泽度,会利用并纱机将两根或多根细纱进行合并,以此加强纱线的韧性,使得纱线后续的加捻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如公开号为CN2098163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并纱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和机架,壳体上依次连接有定位夹、张弛环和通线件,机架上设置有置物杆,壳体上设置有吸附管道,吸附管道上设置有吸附口,吸附口位于张弛环的正上方,吸附管道远离吸附口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负压泵,吸附管道上连通有导向管道,导向管道上套设有松紧袋,吸附管道内侧壁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吸附管道与导向管道之间。利用负压泵在导向管道和吸附管道内制造低压,借助大气压的作用对并纱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绒毛进行吸附,以此保障生产环境的洁净。
然而在并纱机的实际生产环境中,由于多根细纱在经过张弛环合并时,相互之间未能充分缠绕抵紧,所以导致细纱的并纱效果不佳,这使得并纱后的纱线质地松散,张力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同时外观光泽度也未见明显改善。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股并纱机,其通过将多根细纱相互缠绕抵紧,来保证多个细纱在并纱机内能获得较好的并纱效果,使纱线具备较为均衡的张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股并纱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内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向上延伸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向上延伸并穿出工作台顶面,穿出端插接有转动盘;转动盘顶面连接有多个用于放置细纱纱管的锁定装置;工作台顶面设有支撑板,支撑板朝向转动盘的一面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用于收卷牵引纱线的收卷装置、用于引导纱线收卷方向的导向装置和收束杆,收束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用于多根细纱并成一股纱线的收束环,收束环位于转动盘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利用多个锁定装置来平稳放置待并纱的细纱纱管,然后将细纱纱管上的细纱向上收束环中;之后通过收卷装置对待并纱的细纱进行牵引,将细纱从纱管上绕出;这其中导向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对并纱后的纱线收卷方向进行,以便纱线得以均匀收卷;
在纱线向上牵引的过程,由于驱动电机驱使着转动轴进行自转,所以连接于转动轴上转动盘也随之一并转动,并带动着转动盘上的细纱纱管进行转动,这使得多根细纱在牵引过程中得以相互缠绕抵紧,并最终获得较好的并纱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盘顶面中心处还设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顶端连接有多个限位杆,限位杆与锁定装置一一对应且朝向所对应的锁定装置延伸,限位杆远离伸缩装置的一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锁定装置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杆和限位环的配合,将多根细纱隔开一定的距离,保证细纱之间拥有适当的缠绕空间,避免细纱在相互缠绕抵紧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进行无序缠绕,而产生死结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灵杰花边线带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灵杰花边线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44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