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住宅建筑降温冷却及采暖供热一体化的节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23255.8 | 申请日: | 202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6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谭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江海 |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5/04;F24D19/10;F24S20/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 地址: | 657700 云南省昭通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住宅 建筑 降温 冷却 采暖 供热 一体化 节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住宅建筑降温冷却及采暖供热一体化的节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能水箱、冷水箱、水源热泵、电加热器和热水用户端;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一循环泵与储能水箱连接;水源热泵分别与储能水箱和冷水箱连接;储能水箱与电加热器连接;电加热器与热水用户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住宅建筑降温冷却及采暖供热一体化,提高了系统综合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住宅建筑降温冷却及采暖供热一体化的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是耗能的大户,在建筑能耗日益严峻的今天,建筑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却加快了脚步,我国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30%。全国每年建筑能耗约1.3~1.8亿吨标准煤,其中50%~60%用于建筑空调或采暖。同时我国面临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的危机,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是寻求解决建筑能耗的两大途径。水源热泵是以水资源为热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来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系统,但是在寒冷地区因为水会结冰,则比较麻烦。而太阳能因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只能间歇运行或配备辅助热源,系统存在功能单一、太阳能集热效率较低、系统综合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住宅建筑降温冷却及采暖供热一体化的节能系统,以解决传统的住宅建筑节能系统中太阳能集热效率较低、系统综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住宅建筑降温冷却及采暖供热一体化的节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能水箱、冷水箱、水源热泵、电加热器和热水用户端;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所述储能水箱连接;所述水源热泵分别与所述储能水箱和所述冷水箱连接;所述储能水箱与所述电加热器连接;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热水用户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能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水源,出水端连接暖气管道。
优选的,所述冷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水源。
优选的,建筑内部设置辐射玻镁板,所述辐射玻镁板内设置毛细管网,所述冷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毛细管网。
优选的,所述辐射玻镁板安装在所述建筑内部的屋顶和/或墙壁和/或地板上。
优选的,所述冷水箱的出水端连接风机盘管。
优选的,所述储能水箱为保温箱。
优选的,节能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储能水箱和/或冷水箱和/或电加热器中;所述水源热泵、电加热器、第一循环泵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采用太阳能集热器进行集热,另一方面水源热泵通过消耗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源)从冷水箱中提取热能到储能水箱中,电加热器可以消耗更少的电能来获得用户所需的热水资源,而冷水箱中的冷量可以进一步进行利用,从而提高了住宅建筑节能系统的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中,1-太阳能集热器;2-储能水箱;3-冷水箱;4-水源热泵;5-电加热器;6-热水用户端;7-暖气管道;8-辐射玻镁板;9-风机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江海,未经谭江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32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道路下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粘虫板的夹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