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3013.9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孟睿;何连生;赵昊;赵航晨;陈丽红;胡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元弘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2 | 代理人: | 孙东风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室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从动轮、电机和紫外线箱,过滤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过滤箱的内部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并且过滤箱的内部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并且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分别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接触连接,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孔径,过滤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紫外线箱的顶端与出料管的底端连通,并且紫外线箱上设置有控制盒,电机的顶部输出端同心固定设置有主动轮,方便将药水中含有的大颗杂质进行去除,并且方便使药水中的有毒气体净化,降低使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室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场所,通常用到各种化学药水,这些药水具有强酸强碱腐蚀等作用,实验完成的药水通常直接被排出到外界,影响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所以对这些药水的净化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中国专利号为CN201420743682.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收集池和安装在收集池上方的平台,在平台上安装有与收集池管道连接的污水集成处理设备,污水集成处理设备通过管道连接清水箱和DSBR反应器,污水集成处理设备安装在集成设备安装架上,集成设备安装架固定在平台上,集成设备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用于控制集成处理设备的PLC控制箱。
上述专利在使用中发现,其还存在下列问题:不方便将药水中含有的大颗杂质进行去除,并且不方便使药水中的有毒气体净化,导致使用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将药水中含有的大颗杂质进行去除,并且方便使药水中的有毒气体净化,降低使用可靠性的实验室污水处理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从动轮、电机和紫外线箱,所述过滤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过滤箱的内部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并且过滤箱的内部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并且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分别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接触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孔径,所述过滤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紫外线箱的顶端与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连通,并且紫外线箱上设置有控制盒,所述电机的顶部输出端同心固定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从动轮的顶端同心固定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穿过紫外线箱的底端并向紫外线箱的内部延伸,所述搅拌轴的左端和右端均对称设置有搅拌叶,并且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紫外线箱的一端设置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水泵和进药管,所述进药管的底端与沉淀箱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底端输出端穿过沉淀箱的顶端并向沉淀箱的内部延伸,并且第一水泵的顶部输入端穿过紫外线箱的侧壁并向紫外线箱的内部延伸,所述沉淀箱的一端设置有曝气箱,并且曝气箱的顶端开设有气孔,所述曝气箱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底部输入端穿过曝气箱的顶端并向曝气箱的内部延伸,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连通管的输入端穿过曝气箱的一端并向曝气箱的内部延伸,所述曝气箱的一端设置有净化箱,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穿过净化箱的一端并向净化箱的内部延伸,并且净化箱的一端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排出管。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和进水管上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一端均延伸至过滤箱的外端,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垫,各所述密封垫的一端均与过滤箱的一端接触,所述过滤箱的一端下部区域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穿过过滤箱的侧壁并延伸与内部接触,所述螺纹管的螺装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螺装连接有夹紧杆,所述夹紧杆的一端均与各所述密封垫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3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