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喷头冷却装置的3D打印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18954.3 | 申请日: | 202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3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沈斌;王东;朱朝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斌 |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29C64/30;B29C64/35;B33Y30/00;B33Y4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喷头 冷却 装置 打印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喷头冷却装置的3D打印机,包括外壳、液压推杆和冷却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安装有集尘机构,且集尘机构的后方安置有支撑板,所述液压推杆的右侧连接有固定块,且液压推杆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左侧,所述冷却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打印喷头,且冷却机构位于固定块的前端。该具有喷头冷却装置的3D打印机通过集尘机构的设置,集尘板上设有多个网口,集尘板通过网口对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避免了灰尘四散影响到周围环境的情况,在需要对集尘板进行清理时,按下卡板,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将其压入滑块中,再通过滑块在滑道中的移动将集尘板抽出,从而对其单独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喷头冷却装置的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这种打印机就是3D打印机。
现在传统的3D打印机内部的灰尘容易四散,导致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不便于进行清理,清理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工作时容易过热,导致打印机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的缺点,需要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灰尘不会四散,便于进行清理,清理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且降温效率高,工作时不会轻易过热的新型3D打印机。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3D打印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喷头冷却装置的3D打印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同类产品内部的灰尘容易四散,导致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不便于进行清理,清理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工作时容易过热,导致打印机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喷头冷却装置的D打印机,包括外壳、液压推杆和冷却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安装有集尘机构,且集尘机构的后方安置有支撑板,所述液压推杆的右侧连接有固定块,且液压推杆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左侧,所述冷却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打印喷头,且冷却机构位于固定块的前端,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集尘机构包括滑道、滑块、复位弹簧、卡板、定位槽和集尘板,且滑道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前端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前方固定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外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滑块的后方连接有集尘板。
优选的,所述集尘板通过滑块和滑道之间的配合与外壳之间构成滑动拆卸结构,且滑块通过卡板和定位槽之间的配合与滑道活动连接,并且卡板通过复位弹簧与滑块之间构成弹性按压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连接杆之间为滑动连接,且连接杆与液压推杆之间相互平行,并且固定块通过液压推杆与连接杆之间构成滑动平移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水箱、密封塞、进水口、水冷管和出水口,且水箱的顶端连接有密封塞,所述水箱的后方设置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后方安装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右侧安置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水箱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配合与水冷管构成循环流通结构,且水冷管呈曲形结构分布于固定块的内部,并且固定块的前端表面与水箱的背部表面紧密贴合,而且水箱通过密封塞构成密封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喷头冷却装置的3D打印机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灰尘不会四散,便于进行清理,清理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且降温效率高,工作时不会轻易过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斌,未经沈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8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电力储能柜
- 下一篇:基于风电大数据预测下的新能源电源的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