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8652.6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4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77/00 | 分类号: | A01B77/00;E02D3/00;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漠化 地区 水土流失 治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系统,包括有鱼骨式排列的渗排水管,渗排水管较低的一侧设有块石坝,渗排水管的低点连接在共同的排水总管上,排水总管的下方连接有与岩溶裂隙导通的落水孔;所述渗排水管靠近地心的一侧为实心管壁,靠近地表的一侧为滤网管壁。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但治理成效快,且不易遭到破坏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土流失治理系统,特别是一种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现目前的治理方法主要为退耕还林,但是植被的生长和稳定周期较长,短时间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并且,由于人为破坏因素始终存在,所以加大了石漠化治理的难度。
因此,设计一种简单的,能够快速达到预期治理效果,且较难遭到人为破坏的治理系统,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工作来说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但治理成效快,且不易遭到破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系统,包括有鱼骨式排列的渗排水管,渗排水管较低的一侧设有块石坝,渗排水管的低点连接在共同的排水总管上,排水总管的下方连接有与岩溶裂隙导通的落水孔;所述渗排水管靠近地心的一侧为实心管壁,靠近地表的一侧为滤网管壁。
前述的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所述石漠化地区的漏失裂隙处还设有漏失裂隙封堵系统。
前述的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所述漏失裂隙封堵系统是在地下裂隙狭窄处设有封堵多囊气囊,其上填充充填材料。
前述的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所述渗排水管的上方设有反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系统主要包括渗排水管、排水总管和落水孔,从结构上来说非常简单,易于实施;同时,本系统安装到位后,即可实现漏水排水,减少雨水对于土壤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程度,短时间内即可达到较好的预期治理效果;再者,本系统安装时,主要安装在地表下方,人们在活动和耕作过程中,较难对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本系统通过在漏失裂隙处设置封堵,治理效果更好;同时,通过利用充填材料作为封堵材料,并在下方设置封堵多囊气囊,减少了无需灌注,减少了封堵材料的使用,便于实施,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漏失裂隙封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渗排水管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渗排水管,2-排水总管,3-落水孔,4-实心管壁,5-滤网管壁,6-漏失裂隙封堵系统,7-充填材料,8-封堵多囊气囊,9-反滤层,10-块石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8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炉窑富氧催化助燃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医疗药品收纳柜的货架内部推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