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冷却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12315.6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7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迪;徐文生;楼万富;李黄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科恒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B29C44/58;B29C44/40;B29K33/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越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4 | 代理人: | 徐晓琴 |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杭州湾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冷却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塑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冷却总成。该自动冷却总成,包括支撑柱和初步冷却装置,所述初步冷却装置设置于支撑柱的上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静模,所述静模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远离静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模,所述动模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连通有进料管,所述静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水管。本实用新型将相关原料及助剂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混合之后,通过冷却箱的进口将物料倒入,对其进行初步的冷却,转轴在冷却箱内的往复运动对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进行搅拌,加上水冷的作用,使其进行初步降温,具有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塑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冷却总成。
背景技术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塑料是目前所有聚合物泡沫塑料中比强度(强度/密度)和比模量(模量/密度)最高的品种。1971年德国罗姆公司成功实行了工业化生产并首先应用于航空领域。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塑料100%为闭孔泡沫,能够承受的温度高达240℃。在应用于夹层复合材料时,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塑料能够承受与面板共固化时的苛刻条件(温度高达200℃)。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塑料用作芯材用于夹层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航空航天、船舶、高速列车、风力发电等高端领域。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塑料在制备时需要高温成型,自然冷却速度慢,冷却不均匀,需要一种冷却效果好的装置来完成此项工作,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冷却总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冷却总成,具备冷却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塑料在制备时冷却效果不理想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冷却总成,包括支撑柱和初步冷却装置,所述初步冷却装置设置于支撑柱的上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静模,所述静模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远离静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模,所述动模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连通有进料管,所述静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静模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静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水槽,所述静模与动模远离正面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内固定连接有制冷片。
进一步的,所述初步冷却装置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冷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转轴的两侧且位于冷却箱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管。
进一步的,所述静模与动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所述第二水管为S型回路的循环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远离进料口的一端与模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管为软性材质,所述第一水管与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与动模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冷却箱上开设有供转轴活动的通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自动冷却总成,将相关原料及助剂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混合之后,通过冷却箱的进口将物料倒入,对其进行初步的冷却,冷却温度控制在可以倒入模具之中,启动转轮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活动杆做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进而带动转轴在水平方向上做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搅拌管转动,搅拌管内含有冷水,搅拌加上冷水的作用,从而对冷却箱内的物料进行初步散热,本装置通过转轴在冷却箱内的往复运动对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进行搅拌,加上水冷的作用,使其进行初步降温,具有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科恒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科恒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2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