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频炉节能感应线圈及中频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2245.4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1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飞马电炉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H05B6/42;H05B6/44;F27B14/06;F27B1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频 节能 感应 线圈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频炉节能感应线圈及中频炉,包括第一吸收线圈、加热线圈和第二吸收线圈,第一吸收线圈、加热线圈和第二吸收线圈均由空心管按同一螺旋方向缠绕形成;第一吸收线圈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以及加热线圈的第三接头靠近感应线圈的第一端设置,加热线圈的第四接头以及第二吸收线圈的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靠近感应线圈的第二端设置;第一接头、第三接头和第五接头用于接入冷却水,第二接头、第四接头和第六接头用于接出冷却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的外壁用于与交流电源连接;加热线圈由一个空心管形成,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分别靠近感应线圈的两端设置,避免了由多条空心管形成加热线圈时,在感应线圈中部形成接头而产生漏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频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频炉节能感应线圈及中频炉。
背景技术
常用的中频炉为利用物料的感应电热效应而使物料加热或熔化的电炉。其主要部件有感应器、炉体、电源、电容和控制系统等。当交变电流通过感应器的感应线圈时,在感应线圈周围产生交变磁场,炉内导电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势。在炉料表面一定深度形成电流(涡流),炉料靠涡流加热熔化。因此,感应线圈的性能直接影响中频炉的加热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感应线圈常由多个空心管缠绕形成,导致在感应线圈中部形成接头,使得感应线圈间隙过大,进而导致感应线圈漏磁严重,影响中频炉的加热效果、增加中频炉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中频炉节能感应线圈及中频炉,用以解决感应线圈由多个空心管缠绕形成时在感应线圈中部形成接头,导致感应线圈漏磁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中频炉节能感应线圈,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吸收线圈、加热线圈和第二吸收线圈;所述第一吸收线圈、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第二吸收线圈均由空心管按同一螺旋方向缠绕形成;所述第一吸收线圈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以及所述加热线圈的第三接头靠近所述感应线圈的第一端设置,所述加热线圈的第四接头以及所述第二吸收线圈的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靠近所述感应线圈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和所述第五接头用于接入冷却水,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四接头和所述第六接头用于接出冷却水;所述第三接头和所述第四接头的外壁用于与交流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接头和所述第五接头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头具有向所述感应线圈第二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四接头具有向所述感应线圈第一端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均设有电源连接铜件,所述电源连接铜件用于与交流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收线圈、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第二吸收线圈均包括多匝线圈;每匝线圈包括感应部和弯折部,各所述感应部均呈圆环状,相邻两个所述感应部之间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
进一步地,各所述弯折部的长度均小于各所述感应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固定件,各所述固定件均沿所述感应线圈轴向设置,各匝线圈均分别与每一所述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感应线圈外侧,在所述感应线圈外侧圆周方向上,各所述固定件间隔均布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每圈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螺栓连接。
一种中频炉,包括上述的中频炉节能感应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飞马电炉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飞马电炉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22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音包端盖缩口模具
- 下一篇:一种管材用无屑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