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6935.9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9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孔明民;夏起;赵磊磊;冯帅明;袁叶叶;高增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80/30 | 分类号: | F24S80/30;H02S40/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系统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及与第一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板、第一换热器、第一储液罐、第一液体泵及循环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储液罐及第一液体泵均设置在循环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光伏发电板背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液体泵、第二储液罐及供水管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液体泵、第二储液罐均设置在供水管路上,所述供水管路及循环管路均接在第二换热器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对于纳米流体换热得到的潜热能量与外界流进换热器的水进行换热,得到的热水供室内使用,提高了系统的㶲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强化传热在能源的开发和节约中起着重大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并已成为现代传热学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目前,各行业对热交换系统的传热负荷和传热强度要求日益增大,热交换设备的结构尺寸限制及使用环境也日益苛刻,对热交换系统的高效低阻紧凑等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微电子、信息等领域,对强化传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验研究表明,光伏发电效率每提高1%,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降低7%。为此,众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已对热交换系统强化传热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高热导率、传热性能好的高效新型换热基质将成为研究新一代高效冷却技术的热点。近年来,纳米材料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固体颗粒强化流体传热带来了新的机遇。Choi等首先提出了纳米流体的概念,即在传统流体中加入金属纳米颗粒构成一种新型的换热基质(纳米流体),这是纳米技术应用于传热学中的创新性研究。近十余年来,许多科学研究者相继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纳米流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着重研究新型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测试其热传导、对流、相变换热等性能,不断地探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机理,推动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有许多科学研究工作者对纳米流体在微型管道中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最近,国外已经利用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研制出了微管道散热器高强度制冷系统,显示出纳米流体在在强化换热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为解决各领域的热交换系统的高温元件冷却问题提供导向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合理、设计巧妙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及与第一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板、第一换热器、第一储液罐、第一液体泵及循环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储液罐及第一液体泵均设置在循环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光伏发电板背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液体泵、第二储液罐及供水管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液体泵、第二储液罐均设置在供水管路上,所述供水管路及循环管路均接在第二换热器上。
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上在位于第一换热器的入口处设有第一热电偶测温节点,所述循环管路在位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处设有第二热电偶测温节点。
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上在位于第一热电偶测温节点与第二液体泵之间设有截止阀及流量计。
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上在位于第一液体泵左侧与第一储液罐右侧之间设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设有旁通阀。
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与第一储液罐右侧的循环管路通过三通阀相连接。
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内设有纳米流体工质,且第一储液罐通过恒温水浴保温,温度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6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莫来砂生产用球磨机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切削加工用切削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