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加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6632.7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5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滔;徐新云;赵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李梦福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加液系统。该自动控制加液系统包括:加注电机、储液箱、PLC控制器和多个液位传感器,加注电机、储液箱、PLC控制器均在电瓶车上,液位传感器安装在待加液装置上,PLC控制器分别与加注电机、液位传感器电连接,加注电机上连接取液管和多个加液管,取液管一端与储液桶连接,加注电机通过管道与储液箱连接,加液管一端安装自密封加注接头,每个加液管上均安装电池阀,电池阀与PLC控制器连接。本申请解决了由于无法给多个电池批量加注液体而导致的加注效率低下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给电池加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加液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中,自动加水系统通过采用流量计+PLC控制器的方式进行自动加水,这种自动加水系统的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定量的方式来进行加注,将需要加注的量通过编程的方式设定好。在加注的时候,程序选择加注量,通过流量计的方式计算已经加注的量,从而实现定量加注。但是对于一些补液操作的情况就无法满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注的最终液位是固定的,但是每次加注的初始液位是随机的,所以每次加注的量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能通过人工来看着液位的高度来控制是否加注。但是在批量的加注情况下(如批量的电池液位加注,不同品牌电池要求的最终液位也不同),通过人工的方式就无法实现很好的控制,且加注效率低下。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给多个电池批量加注液体而导致的加注效率低下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加液系统,以解决由于无法给多个电池批量加注液体而导致的加注效率低下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加液系统,该自动控制加液系统包括:加注电机、储液箱、PLC控制器和多个液位传感器,加注电机、储液箱、PLC控制器均在电瓶车上,液位传感器安装在待加液装置上,PLC控制器分别与加注电机、液位传感器电连接,加注电机上连接取液管和多个加液管,取液管一端与前端插入储液桶内,加注电机通过传输管道与储液箱连接,加液管一端安装自密封加注接头,每个加液管上均安装电池阀,电池阀与PLC控制器连接。当待加注装置不需要再加注的时候,自密封加注接头口关闭,不再进行向待加注装置中加注液体,待加注装置为蓄电池。待加注装置上安装一个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自密封加注接头。当不需要进行加注的时候,PLC控制器向电池阀发出关闭信号,电池阀进行封闭,因电磁阀封闭,导致加注管路中没有压力,自密封加注接头将自动回弹封闭管路,不再进行向待加注装置中加注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加液管包括主加液管和支路加液管,主加液管与加注电机连接,电池阀安装在每个支路加液管上,每个支路加液管与主加液管并连,自密封加注接头安装在支路加液管一端。优选的支路加液管为3~10个。
在本申请中,采用PLC控制器与加注电机、液位传感器和电池阀连接的方式,用PLC控制器控制加注电机、液位传感器和电池阀,将电瓶车从外部的储液桶中取出待加注液体,并存储到电瓶车中的储液箱中进行存储,然后将电瓶车开到需要加注的地方进行加注,将自密封加注接头与多个待加注的蓄电池上的固定机构连接,加液管固定在蓄电池上进行加液,液位传感器固定在蓄电池需要加注的高度位置进行固定;按下PLC控制器上的加液开关进行加液,加液过程中,当其中一个液位传感器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给相应的加液管中电池阀发出关闭信号,断开相应的加液管加注;当断开所有的电池阀的时候,PLC控制器给加注电机发出停止信号,使加注电机停止抽出储液箱中的加注液,实现了能够同时给多个待加注蓄电池同时加注到指定位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无法给多个电池批量加注液体而导致的加注效率低下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种自动控制加液系统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6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