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伞型异物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00744.1 | 申请日: | 2020-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3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磊 |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何欢欢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型异物管,包括内镜本体,内镜本体包括轴向贯通的管体、以及周向地绕设于所述管体的外侧并适于膨胀扩张以撑起腔道的囊体;靴管,对囊体注液或者充气以使所述囊体膨胀扩张;透明帽,连接于管体的一端,远离管体的透明帽一端能够向外翻折,以使透明帽呈外翻折叠状;牵引线,对远离管体的透明帽一端进行牵引,以使透明帽从外翻折叠状复位。本实用新型在内镜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伸入人体消化道的透明帽,透明帽的外端口能够向外翻折,当本实用新型进入人体后,透明帽的外翻部位快速翻转,并逐渐向异物靠近,透明帽由周向收缩包裹异物,与现有技术中沿消化道方向缓慢深入相比,更容易实现异物的全面包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伞型异物管。
背景技术
消化道异物,如鱼刺、鸡骨、刀片、钉子等,在内镜可触及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但异物在内窥镜取出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再次损伤消化道的可能,导致感染,二次损伤,甚至出血死亡。
传统的消化道异物利用透明幅辅助内镜,向内镜钳道插入各种合适的异物钳,钳取异物取出,对于无棱角,软质等易取出异物适用。对于尖锐危险的异物取出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术者的理想危险异物取出方式为,首先要全范围及相对范围对异物进行包裹,然后对消化道退出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性扩张。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危险异物对消化道的取出损伤及其他并发症。而现有技术中的异物取出器往往为固定的管状结构,当取出器的端部与异物接触,并经过异物并将其包裹时,取出器的边缘可能会与异物产生干涉,影响取出器的进一步深入,取出器无法全范围包裹异物,甚至可能推动异物向腔道深处移动,对消化道造成更大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异物取出器在进入腔道时容易与异物发生干涉,无法完全包裹异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伞型异物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伞型异物管,包括内镜本体,所述内镜本体能够采集腔道影像资料,内镜本体包括轴向贯通的管体、以及周向地绕设于所述管体的外侧并适于膨胀扩张以撑起腔道的囊体;靴管,对所述囊体注液或者充气以使所述囊体膨胀扩张;透明帽,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一端,且采用韧性材料制成,远离所述管体的所述透明帽一端能够向外翻折,以使所述透明帽呈外翻折叠状;牵引线,对远离所述管体的所述透明帽一端进行牵引,以使所述透明帽从外翻折叠状复位。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管体的所述透明帽一端的端面尺寸小于远离所述管体的所述透明帽一端的端面尺寸。
优选的,所述透明帽由靠近所述管体一端至远离所述管体一端呈内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线的端部连接所述透明帽上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牵引线经管体的中心延伸至管体的外部;当向所述管体的外部方向拉伸所述牵引线时,所述透明帽能够从外翻折叠状复位。
优选的,所述牵引线的两端分别对称连接的透明帽的周向侧面,牵引线的中部经管体的中心延伸至管体的外部,以使所述牵引线呈U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包括顺序相接的内镜段和连接段,所述内镜段用于采集腔道影像资料;所述囊体绕设于所述连接段的外侧;所述透明帽与所述连接段连接。
优选的,所述靴管的入口端穿过所述管体的壁面与所述囊体连通。
优选的,所述透明帽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涂覆有亲水涂层。
优选的,所述靴管上连接有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囊体膨胀扩张后的结构的截面呈“苹果”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磊,未经陈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0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安装架
- 下一篇:一种飞机空调送风系统防脱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