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勾蜂巢式自动自开收无按钮伞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0009.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2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倪尽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福城兴雨具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9/02 | 分类号: | A45B9/02;A45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巢 自动 开收无 按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勾蜂巢式自动自开收无按钮伞头,包括:伞柄、支撑座、锁环、调节环、中棒和下巢,支撑座设置在伞柄的内部,锁环可移动的套设在支撑座内部,用于推动锁环移动的调节环套设在伞柄的上方,中棒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中棒的外表面可移动的套设有下巢;所述下巢的左侧设有第一限位通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精简,操作使用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勾蜂巢式自动自开收无按钮伞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伞具一般包括伞布、伞骨架、伞杆及伞头,伞头在行业内也被称之为伞柄或伞手柄。为了提高伞具的方便实用性,一般在其伞头上设有一个控制按钮,使用者按下控制按钮,伞具就会自动张开或自动收拢。这种伞具由于其使用的便利性,在市场上十分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但是,这种自动开伞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人们不需开伞时,由于本人或他人或其它原因误触了控制按钮,伞就会张开,给伞具使用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综合性能优越的勾蜂巢式自动开收无按钮伞头,以解决现有伞头因误操作,造成伞面张开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勾蜂巢式自动自开收无按钮伞头,包括:伞柄、支撑座、锁环、调节环、中棒和下巢,支撑座设置在伞柄的内部,锁环可移动的套设在支撑座内部,用于推动锁环移动的调节环套设在伞柄的上方,中棒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中棒的外表面可移动的套设有下巢;所述下巢的左侧设有第一限位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下巢的中间设有锥形操作面,第一限位通孔的上方设有第一导向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中间设有第一导向通孔,所述导向杆的右侧设有推料块,所述推料块的左侧壁设有第一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锁环左侧壁上方设有与调节环配合使用的第二斜面,所述锁环的右侧内部设有与第一限位通孔配合使用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中空设置,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面设有用于限制调节环移动的第二导向凸起,所述支撑座的中间设有用于套设锁环的调节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锁环的内部铰接设有复位凸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推动下巢沿着中棒移动,使得下巢的第一限位通孔被被卡设在锁环内,完成伞具闭合;开启伞具时,推动调节环向下移动,使得调节环与锁环相接触,推动锁环移动,使得第一限位通孔不再被卡设在锁环内,下巢可沿着中棒向上移动,完成伞具开启;通过调节环、锁环以及下巢的配合来实现伞具的开关,采用无按钮式的操作实现伞具开合,可避免因误操作按钮造成伞面自动张开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精简,操作使用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巢结构示意图。
标注说明:伞柄1;支撑座2;锁环3;调节环4;中棒5;下巢6;复位凸块7;第二导向凸起21;调节槽口22;第二斜面31;限位凸起32;导向杆41;第一导向通孔411;推料块42;第一斜面421;第一限位通孔61;锥形操作面62;第一导向凸起6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福城兴雨具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福城兴雨具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0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骨勾蜂巢式无按钮伞头
- 下一篇:一种镜片研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