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秧苗培育棚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9429.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0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传友;李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雅攀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A01G7/04;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刘鑫 |
地址: | 4046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秧苗 培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秧苗培育棚,包括顶架、支撑架、若干长度的棚膜、培养基、加热装置和用于检测棚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位于棚内,顶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端,支撑架与棚膜固定在一起,顶架与棚膜固定在一起,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顶架中间,温度传感器将棚内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调节所述加热装置,支撑架一侧的棚膜上设有可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加热灯与控制器,实现对棚内温度的补偿调节,从而更好的利于幼苗的生长;通过光线传感器、控制器与LED灯,实现对棚内幼苗的光照补偿,促使幼苗生长为壮秧,以便适应在水稻田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秧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秧苗培育棚。
背景技术
水稻的高产量离不开秧苗的健康成长,种子需要在一个温度适宜的密封环境下才能出芽,一般在恒温条件下,水稻出苗最低温度为12℃,但在这种温度下,出苗率很低,而且出苗缓慢,往往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出苗,温度达到15℃以上时,出苗才比较顺利。水稻在出苗后秧苗生长的快慢,也和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日平均气温13℃开始生长,以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对培育壮秧最有利。但现有的大棚技术不能控制棚内温度,仅能保持棚内温度比外界温度高,不能满足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需求;另外,现有的大棚技术缺乏对幼苗进行光照,影响壮秧的形成。
因此,现有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秧苗培育棚,包括顶架、支撑架、若干长度的棚膜、培养基、加热装置和用于检测棚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棚内,所述顶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端,所述支撑架与棚膜固定在一起,所述顶架与棚膜固定在一起,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顶架中间,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棚内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调节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支撑架一侧的棚膜上设有可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装置为若干个加热灯,所述加热灯均匀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入口的敞开与闭合通过拉链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顶架与所述支撑架都为铝制品,所述顶架与所述支撑架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顶架固定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光线传感器,所述顶架与所述支撑架均匀分布有LED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LED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棚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气体检测装置,棚外设有报警器,所述气体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气体检测装置位于棚体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棚膜为PVC材料制备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加热灯与控制器,实现对棚内温度的补偿调节,从而更好的利于幼苗的生长;通过光线传感器、控制器与LED灯,实现对棚内幼苗的光照补偿,促使幼苗生长为壮秧,以便适应在水稻田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秧苗培育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秧苗培育棚的控制系统框图。
附图标记:10-顶架,20支撑架,30-棚膜,31-出入口,32-拉链,40-培养基,50-加热装置,60-温度传感器,70-控制器,80-光线传感器,90-LED灯,100-气体检测装置,110-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雅攀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雅攀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94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燃硫炉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填充称量灌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