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8628.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73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沈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东吴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地下室 防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垫层、底板以及后浇带,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后浇带侧部,所述底板包括主体以及位于所述主体下端的向所述后浇带一侧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之间设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下端设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包括两侧的钢板以及与所述变形缝相对的橡胶条,所述钢板端部设有折边,所述折边朝向所述底板一侧。其能够有效阻止地下水与上部的水或杂质进入后浇带,避免结构浸水损坏,减小后续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地下空间利用发展迅速,建筑地下室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在施工现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十分普遍,传统的后浇带留设方式,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以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这就必须持续进行降水,以保证地下水位保持在基础500mm以下,待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且待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停止降水,总体施工时间较长,地下水压较强时破坏底板防水层,造成后浇带防水层失效,且会影响后续混凝土浇筑工序的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结构,能够有效阻止地下水与上部的水或杂质进入后浇带,避免结构浸水损坏,减小后续施工成本。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垫层、底板以及后浇带,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后浇带侧部,所述底板包括主体以及位于所述主体下端的向所述后浇带一侧延伸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之间设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下端设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包括两侧的钢板以及与所述变形缝相对的橡胶条,所述钢板端部设有折边,所述折边朝向所述底板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橡胶条包括中空的筒形本体以及所述凸部,所述钢板嵌在所述凸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凸起上设有纵向钢筋和箍筋,所述折边与所述箍筋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后浇带两侧设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变形缝一侧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垫层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两道聚氨酯防水层。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板上端靠近所述后浇带一侧设有砂浆梗,所述砂浆梗靠近所述后浇带一侧设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与所述砂浆梗之间填充有防水堵料。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凸起之间上端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凸起的侧壁相抵。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止水带避免地下水渗入,同时具有伸缩功能,配合后浇带上部结构,能够有效阻止地下水与上部的水或杂质进入后浇带,避免结构浸水损坏,降低后续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垫层,2.底板,21.主体,22.凸起,3.后浇带,31.止水钢板,4.变形缝,41.隔离件,5.止水带,51.钢板,511.折边,52.橡胶条,6.纵向钢筋,7.箍筋,8.砂浆梗,9.防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垫层1、底板2以及后浇带3.底板2位于后浇带3侧部,底板2包括主体21以及位于主体21下端的向后浇带3一侧延伸的凸起22。后浇带3两侧的两个凸起22之间设有变形缝4,变形缝4下端设有止水带5,止水带5包括两侧的钢板51以及与变形缝4相对的橡胶条52,钢板51端部设有折边511,折边511朝向底板2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东吴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湖州东吴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8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