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模板早拆组件及建筑模板支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94221.0 | 申请日: | 2020-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6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易德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E04G11/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汇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4 | 代理人: | 杨华 |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模板 组件 支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早拆组件,包括早拆装置和主梁,所述早拆装置包括支柱、调节螺母、主梁托和顶托,所述主梁托形成有定位槽,所述主梁端部安装有定位销,所述定位槽包括槽底轮廓段和与所述槽底轮廓段相接的两个槽侧轮廓段,所述定位销包括销底轮廓段、销顶轮廓段和位于所述销底轮廓段、销顶轮廓段之间且与二者相接的两个销侧轮廓段,所述销底轮廓段、销侧轮廓段分别与所述槽底轮廓段、槽侧轮廓段相匹配。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保证主梁托和主梁之间稳定承托,在顶板浇筑过程中保证模板支撑稳定,在浇筑后模板早拆过程中减少产生震动,从而提高浇筑顶板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早拆组件及建筑模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模板早拆技术是建筑施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其采用短跨承重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长跨承重方式,在拆除模板过程中避免模板体系和建筑物支柱同时拆除,减少了混凝土开裂甚至坍塌的情况。
早拆装置是模板早拆技术中的核心部件,其一般包括主梁托和顶托,当完成混凝土模板浇筑后,可先行降低主梁托,从而使主梁及主梁顶部承托的模板下降便于拆卸,而顶托继续保持对混凝土模板支撑。可见,主梁托需要稳定支撑主梁,一方面在浇筑过程中,可以保证模板支撑稳定从而获得高质量混凝土模板,另一方面在早拆过程中,可以降低主梁、模板的晃动,从而避免震动导致的混凝土模板开裂等问题。目前,还没有保证主梁托和主梁之间稳定承托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现主梁托和主梁之间稳定承托的建筑模板早组件及建筑模板支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建筑模板早拆组件,包括早拆装置和主梁,所述早拆装置包括支柱、调节螺母、主梁托和顶托,所述主梁托形成有定位槽,所述主梁端部安装有定位销,所述定位槽包括槽底轮廓段和与所述槽底轮廓段相接的两个槽侧轮廓段,所述定位销包括销底轮廓段、销顶轮廓段和位于所述销底轮廓段、销顶轮廓段之间且与二者相接的两个销侧轮廓段,所述销底轮廓段、销侧轮廓段分别与所述槽底轮廓段、槽侧轮廓段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将主梁端部的定位销嵌入主梁托的定位槽中,通过设置销底轮廓段、销侧轮廓段分别与槽底廓段、槽侧轮廓段相匹配,使得定位槽在向上支撑定位销的同时,还从两侧方向上最大限度对定位销起限位作用,保证了主梁托对主梁的承托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早拆组件,所述销底轮廓段呈圆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早拆组件,所述两个销侧轮廓段呈由底至顶彼此逐渐分离的两根直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早拆组件,所述销顶轮廓段呈圆弧,其圆弧角大于所述销底轮廓段的圆弧角。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早拆组件,所述主梁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一对主梁侧板,所述定位销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梁端部的所述一对主梁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早拆组件,主梁托包括基板、顶部导向筒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且从所述基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所述定位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早拆组件,所述支撑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在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二板在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轮廓相同且保证轮廓重合地两两相对形成两个所述定位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早拆组件,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外表面间距与所述主梁相互平行设置的一对主梁侧板的内表面间距相适配,以使当所述定位销嵌入所述定位槽中时,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外表面分别基本上抵靠于所述主梁相互平行设置的一对主梁侧板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早拆组件,所述基板顶部在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区域与所述顶部导向筒的顶部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易德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易德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4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