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力系统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1366.5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6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国;肖勇;陈士科;侯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号(长沙)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6 | 分类号: | 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熊靖宇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力系统 低压 真空 断路器 永磁 机构 | ||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机构,所述外磁轭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外磁轭的底部开口上固定有下磁轭,所述分合闸共用线圈安装在外磁轭与静铁芯构成的腔内,所述分合闸共用线圈的上端依靠外磁轭顶部的凸台卡住、下端置于静铁芯上、径向支撑在外磁轭的内腔壁上,所述静铁芯固定在下磁轭上方,永磁体安装在静铁芯与下磁轭之间的间隙内,所述静铁芯与下磁轭的中心轴同心并且静铁芯与下磁轭的中心轴所在位置设有与驱动轴大小相匹配的导向孔,多片永磁体以导向孔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所述驱动轴安装在动铁芯的下方,驱动轴外壁与导向孔内壁为滑动连接,动铁芯的直径与分合闸共用线圈内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特别是高度大幅降低,适用性强,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真空断路器一般配置弹簧操动机构,结构复杂,零部件数多,运动部件及摩擦面多,润滑剂的流失、固化都会致使机构故障,可靠性差。近些年出现的永磁机构,以其结构简单、零部件数少、可靠性高等优点有了较好的发展,但高电压、大容量的真空断路器要求永磁机构行程、合闸状态的保持力及合闸操作功都很大,由于传统永磁机构的永磁体为瓦状贴于外磁轭内壁,如果要满足上述要求,永磁机构的高度及体积必须做很大,进而使得真空断路器的机箱高度及体积增大,使得永磁机构在高电压、大容量的真空断路器的应用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度尺寸小、合闸状态吸力大、更具适用性的用于电力系统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机构,包括动铁芯、驱动轴、分合闸共用线圈、外磁轭、静铁芯、永磁体和下磁轭,所述外磁轭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外磁轭的底部开口上固定有下磁轭,所述分合闸共用线圈安装在外磁轭与静铁芯构成的腔内,所述静铁芯设置在下磁轭上方并且静铁芯与下磁轭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永磁体安装所述间隙内,所述静铁芯与下磁轭同心并且静铁芯与下磁轭的中心轴所在位置设有与驱动轴大小相匹配的导向孔,多片永磁体以导向孔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所述驱动轴固定在动铁芯的下方,所述驱动轴外壁与导向孔内壁为滑动连接,动铁芯下部直径与分合闸共用线圈内径相匹配。上述结构与传统的永磁体为瓦状贴于外磁轭内壁的永磁机构相比,永磁体设置在静铁芯和下磁轭之间的间隙内,以导向孔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因此相同直径、相同吸力的情况下,采用上述结构的永磁机构的高度可降低30%左右,而且本装置中永磁体的间隔可根据永磁机构所需的吸力要求调整,节约成本满足不同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分合闸共用线圈的上端依靠外磁轭顶部的凸台卡住、下端置于静铁芯上、径向支撑在外磁轭的内腔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铁芯为T型结构,使得动铁芯的两个底面分别形成上部拍合面和下部拍合面,上部拍合面和下部拍合面均为圆环状平面,其上部拍合面与外磁轭顶部端的第一拍合面对应,构成一组拍合面;其下部拍合面与静铁芯上部的第二拍合面对应,构成另一组拍合面;采用双拍合面结构,合闸状态时主磁通对这一闭合磁路中两组拍合面同时起作用,其永磁吸合力为两组拍合面吸力的叠加,因此达到相同吸力的情况下较单拍合结构节省近一半的永磁体;分闸时,此两组拍合面同时断开,较单拍合结构气隙增加近一倍,此时永磁场对动铁芯的吸力骤降,有利于分闸初始加速度的快速提升,使之与真空灭弧室的刚分速度要求吻合,因此在相同直径、相同高度的情况下,采用上述结构的永磁机构的吸力可提升40%左右,能够更好的应用于高电压、大容量真空断路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拍合面和第二拍合面均为圆环状平面拍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为不导磁材料,驱动轴与动铁芯采用螺纹连接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磁轭与下磁轭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静铁芯与下磁轭通过不导磁螺钉连接为一个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号(长沙)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通号(长沙)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1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机构
- 下一篇:一种飞机前轮转弯系统的角度反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