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切换电池模组测试线路的电路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90612.5 | 申请日: | 2020-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5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蔡运顺;沙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31/364;G01R31/385;G01R31/389;G01R31/396;G01R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切换 电池 模组 测试 线路 电路板 | ||
1.一种自动切换电池模组测试线路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连接于电池模组和安捷伦测试设备之间,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模组连接器、检测电路模块、继电器模块和安捷伦连接器;
电池模组通过所述模组连接器向所述检测电路模块输出差异电信号,其中,所述差异电信号包括模组识别引脚之间的电压关系;
所述检测电路模块根据所述模组识别引脚之间的预设电压关系控制对应的继电器模块导通,以将所述差异电信号从安捷伦连接器的统一定义端口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连接器包括插合部、阻值部和引脚部,所述插合部与电池模组连接,电池模组提供的电信号依次经过阻值部和引脚部后输出;
所述模组连接器上用于输出14S模组的差异电信号的识别引脚定义为S0和S2,所述模组连接器上用于输出9S模组的差异电信号的识别引脚定义为S4和S6;
其中,14S模组经S2引脚输出的电压大于S0引脚输出的电压,且14S模组经S0引脚和S2引脚输出的电压差的数值范围为5~8.4V,9S模组经S2引脚与S0引脚输出的电压为0;
9S模组经S4引脚输出的电压大于S6引脚输出的电压,9S模组经S4引脚和S6引脚输出的电压差为正电压,14S模组经S4引脚与S6引脚输出的电压差为负电压,且电压差的数值范围均为5~8.4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继电器组,所述检测电路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14S模组、所述第一继电器组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9S模组、所述第二继电器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提供5V稳定电压的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组、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二继电器组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组包括若干个14S继电器,14S继电器包括输入引脚、输出引脚、电源引脚和控制引脚;
每个所述14S继电器的输入引脚空接,其输出引脚与所述安捷伦连接器的输出引脚对应连接,电源引脚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且电源引脚与控制引脚之间设置有线圈,每个所述14S继电器通过其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合器、第一MOS管和第一稳压电路;
定义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中的发光器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为第一端、第二端,定义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中的受光器负极端和正极端分别为第三端、第四端;
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端经第一电阻、第一整流二极管后与所述模组连接器的S2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模组连接器的S0引脚连接,其中,S2引脚和S0引脚输出的电信号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预设电压差;
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端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三端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接地,D极与所有14S继电器的控制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稳压电路;
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中,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的预设电压差使得发光器发光,受光器感光后使其第三端与第四端导通,并在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产生高电平,第一MOS管的D极和S极受G极高电平的控制导通后拉低14S继电器的控制引脚电平,使得14S继电器全部闭合,以切换14S模组的测试线路与安捷伦设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14S模组指示灯电路,14S模组指示灯的正极经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14S模组指示灯的负极连接到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06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仓调蓄的深层调蓄隧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复合针刺毡生产用边角缝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