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主体的基底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83268.7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25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司恩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司恩梅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主体 基底 加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主体的基底加强结构,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包括桥面和桥墩,桥墩固定连接在桥面的底端两侧位置,桥面的两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横跨加固杆,横跨加固杆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横杆,加固横杆位于横跨加固杆的顶部内侧,桥面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杆,第一加固杆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台,第一加固杆的顶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台,第一连接台同时连接第一加固杆和桥面。通过横跨加固杆,对桥面位置进行整体加固,提升桥梁的稳定性,通过竖向连接桥面和横跨加固杆的第一加固杆,在桥面和横跨加固杆之间形成加固,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提升桥梁的稳定性,通过支撑座和突出的设置嵌合凸起,对桥面进行支撑承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桥梁主体的基底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市政、交通行业的建设发展,我国桥梁拥有量已达60万余座,在多年的运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腐蚀老化、受力变形、重载交通等多方面原因可能导致桥梁出现结构性损伤,桥梁承载能力急剧下降,病害严重的会导致交通中断。
从我国已发生的断梁事故来看,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小跨径的板梁桥或T型梁桥,事故常发生在重载货车较多的慢车道,表现为单梁受力、梁板开裂、铰缝损坏、湿接缝开裂等特征。
而在省级道路或国道上通常只有双向两车道或四车道,一旦有部分梁板损坏,势必需要封闭一条或多条车道以保障安全,直到新梁板制作完成进行更换后方可开放车道,抢修工期一般不少于一个月,致使该期间内道路交通压力极大
由于独柱墩桥梁的底部占用土地少、整体结构美观,因而广泛应用于城市立交桥、城市高架桥以及高速公路的匝道桥上,该类型桥墩处一般采用单支座支承,但采用单支座会造成桥梁在桥面承载过载时,易产生单侧倾覆风险,即桥梁的稳定性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桥梁主体的基底加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桥面和桥墩,桥墩固定连接在桥面的底端两侧位置,桥面的两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横跨加固杆,横跨加固杆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横杆,加固横杆位于横跨加固杆的顶部内侧,桥面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杆,第一加固杆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台,第一加固杆的顶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台,第一连接台同时连接第一加固杆和桥面,第一连接台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两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嵌合凸起,支撑座的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
优选的,所述横跨加固杆呈三角状设置,同时固定连接桥墩侧面,横跨加固杆的端点位置位于桥面的居中顶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杆成双设置,顶端固定连接横跨加固杆,同时位于横跨加固杆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述支撑座呈“W”状设置,两端位置和桥面底面平行设置,而支撑座的居中位置固定连接桥面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嵌合凸起突出支撑座的表面设置,竖向贴合桥面两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位于支撑座的两侧边缘位置,且缓冲层为软性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主体的基底加强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桥梁主体的基底加强结构,通过横跨加固杆,对桥面位置进行整体加固,提升桥梁的稳定性。
2、该种桥梁主体的基底加强结构,通过竖向连接桥面和横跨加固杆的第一加固杆,在桥面和横跨加固杆之间形成加固,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提升桥梁的稳定性。
3、该种桥梁主体的基底加强结构,通过支撑座和突出的设置嵌合凸起,对桥面进行支撑承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恩梅,未经司恩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832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线嵌入封闭式电热热媒体热水管
- 下一篇: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