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保护用浓缩式污泥脱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79359.3 | 申请日: | 2020-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4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洪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西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5 | 分类号: | C02F11/125;C02F11/12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幸云杰 |
| 地址: | 553000 贵州省六***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保护 浓缩 污泥 脱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境保护用浓缩式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左右上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脱水筒和第二脱水筒,所述第一脱水筒内腔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旋轴,所述第二脱水筒外侧面上端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导向杆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下端部通过丝杠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下端部固定安装有挤压筒,所述支撑架下端部设有集料仓,该种环境保护用浓缩式污泥脱水装置,能够起到初步对污泥初步轻挤压出水,同时,通过螺旋轴对静置出水后的污泥再次分离脱水,提高了污泥脱水处理的效率,在有限的螺旋行程内,提高了污泥处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保护用浓缩式污泥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站污水处理后的必然产物,未经过很好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将会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也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污泥在处理上是非常慎重的,污泥在处理上可分为污泥脱水工艺与污泥干化工艺两种。浓缩式离心脱水,是污泥脱水方式之一,离心法常用卧式高速沉降离心脱水机,由内外转筒组成,转筒一端呈圆柱形,另一端呈圆锥形。转速一般在3000转/分左右或更高,内外转筒有一定的速差。离心脱水机连续生产和自动控制,卫生条件较好,占地也小。然而现有的螺旋离心式污泥脱水方式,由于螺旋行程设置有限,在对污泥脱水时,容易导致污泥在经历整个浓缩挤压后,污泥中仍残余水分,导致污泥脱水效果差,降低了污泥的处理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环境保护用浓缩式污泥脱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保护用浓缩式污泥脱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保护用浓缩式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左右上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脱水筒和第二脱水筒,所述第一脱水筒内侧设有弹性套筒,所述第一脱水筒内腔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外侧面设有出料口,所述螺旋轴左端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脱水筒上端部插接有滤筒,所述滤筒下端部设有连接管,所述第二脱水筒外侧面上端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导向杆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下端部通过丝杠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下端部固定安装有挤压筒,所述支撑架下端部设有集料仓,所述集料仓内腔中部通过隔板,所述支撑架上端面从左向右依次开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
优选的,所述螺旋轴右端部通过管道接头与连接管连接,且螺旋轴与连接管内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挤压筒活动插接于滤筒上端部,且挤压筒和滤筒下端部均为锥形环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均设于集料仓上方,且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均与第一脱水筒内腔相通,所述第三卡槽与第二脱水筒内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脱水筒右侧面下端部设有弧形滤网,所述弧形滤网设有第二卡槽上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环境保护用浓缩式污泥脱水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筛网、滤筒、螺旋轴、挤压筒和活动板等结构,在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作用下,一方面,能够通过丝杠旋转,来带动挤压筒从上向下插入滤筒内,起到初步对污泥初步轻挤压出水,增加了污泥出水的时间,同时,通过螺旋轴对静置出水后的污泥再次分离脱水,提高了污泥脱水处理的效率,在有限的螺旋行程内,提高了污泥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局部主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头的第一脱水筒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西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西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93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