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颗粒状圆腰形绿茶揉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8826.0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6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松;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邓勇 |
地址: | 237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状 圆腰形 绿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颗粒状圆腰形绿茶揉捻装置,包括工作台、围板、安装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面固定有圆筒状的围板,所述安装台为圆柱状、并固定在围板内中心位置的工作台顶面上,其中,安装台的外环面、围板的内壁以及工作台的顶面形成用于揉捻茶叶的工作空间,所述工作空间内活动设置有圆形的揉捻盘,所述安装台的顶面同轴固定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上活动套设有用于刮除工作台顶面上的茶叶的刮料机构,所述中心柱的顶面安装有用于驱动揉捻盘在所述工作空间内做圆周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围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的下方工作台外侧固定有下料板。本实用新型揉捻茶叶效率高,并且效果良好,同时方便排出揉捻过后的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状圆腰形绿茶揉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生产通常利用人工进行揉捻,效率低下,且揉捻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实现大批量快速生产,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状圆腰形绿茶揉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颗粒状圆腰形绿茶揉捻装置,包括工作台、围板、安装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面固定有圆筒状的围板,所述安装台为圆柱状、并固定在围板内中心位置的工作台顶面上,其中,安装台的外环面、围板的内壁以及工作台的顶面形成用于揉捻茶叶的工作空间。
所述工作空间内活动设置有圆形的揉捻盘。
所述安装台的顶面同轴固定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上活动套设有用于刮除工作台顶面上的茶叶的刮料机构,所述中心柱的顶面安装有用于驱动揉捻盘在所述工作空间内做圆周运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围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的下方工作台外侧固定有下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件、升降板、第一电机,所述伸缩件固定在中心柱的顶面,伸缩件的伸缩杆纵向伸缩、并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面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联接有水平设置的摇臂,所述摇臂的末端底面安装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的底端同轴连接于所述揉捻盘。
进一步的,所述揉捻盘的顶面同轴固定有齿板,所述齿板的内侧分布啮合齿,且第一驱动轴的底端和揉捻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摇臂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联接有纵向设置的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的底端套接齿轮,齿轮与齿板内侧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刮料机构包括第一套板、刮料板,所述第一套板活动套设在中心柱外侧,刮料板的一端和中心柱固定,且刮料板的两端位于围板以及安装台之间,其中,刮料板的两端分别和围板、安装台之间留有小于mm的间隙,所述中心柱上设有用于固定刮料板位置的调节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套板、夹杆、挂板、定位孔,所述第二套板同轴转动连接于中心柱的顶部,第二套板的外侧固定有两块平行的夹杆,两根夹杆之间活动设置有纵向设置的挂板,所述挂板上沿纵向分布若干定位孔,且挂板的底端和刮料板固定,每个夹杆上均螺旋设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的末端旋入其中一个定位孔内,以用于固定刮料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工作台,在工作台上设置有围板,工作台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台,工作台、围板以及安装台形成工作空间,工作空间内活动设置用于揉捻茶叶的揉捻盘,通过揉捻盘在工作台上被第一电机驱动做圆周运动,以及揉捻盘自身的自转,能够提高茶叶揉捻效率和效果,并且揉捻盘方便升降,以便于生产操作,通过刮料机构能够便于将工作空间内的茶叶刮除,方便排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8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幕架
- 下一篇:一种颗粒状圆腰形绿茶杀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