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民宅的隔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6139.5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7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新;米彬;班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铭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宅的隔震结构,其包括基座以及位于基座上方的围墙,基座上端面与围墙下端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环绕基座周侧设置的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基座上端面铰接有若干根支撑杆,支撑杆环绕围墙内周面设置,支撑杆远离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背离支撑杆的一侧与相邻的围墙内侧壁连接,支撑杆与基座上端面形成竖直方向的倾角。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隔震效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宅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民宅的隔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具突发性和毁灭性的,其中水平的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最大,容易造成大厦、民宅等建筑物的结构坍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隔震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
现有的民宅隔震结构,通常是在基座与墙体之间设置橡胶隔震支座,利用橡胶具有强度高,与钢板粘接力可靠的的特性,使得民宅在经受日常震动、风载以及地震时候巨大的震动波冲击时,建筑物不会因为突然内部破坏导致功能失效,在地震波往复活动中将震动能量转换成热量,降低建筑物承受的水平地震力的波坏作用,从而降低了地震对建筑体的破坏能力。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隔震结构仅通过橡胶隔震支座消耗地震作用往上传递的震动能量,当震动能量过大时,不可避免地,仍有部分震动能量传递至建筑物上,容易使建筑物受地震波影响而左右摆动甚至倾倒坍塌,因此民宅的隔震结构在隔震效果上仍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提高隔震效果的民宅的隔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民宅的隔震结构,包括基座以及位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围墙,所述基座上端面与围墙下端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环绕基座周侧设置的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所述基座上端面铰接有若干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环绕围墙内周面设置,所述支撑杆远离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背离支撑杆的一侧与相邻的围墙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基座上端面形成竖直方向的倾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座上端面铰接若干根环绕围墙内周面设置的支撑杆,并使支撑杆倾斜固定在基座与围墙内侧壁上,同时在支撑杆远离基座的一端设置与相邻的围墙内侧壁连接的弹簧组件,从而当地震发生时,震动能量经过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的消耗后传递至围墙而使得围墙左右晃动时,支撑杆为围墙侧壁提供支撑力并减少围墙倾倒的概率的同时,弹簧组件在反复压缩和舒张的过程中进一步消耗地震产生的震动能量,从而提高了该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通过支撑杆与基座铰接,当围墙晃动幅度较大时,支撑杆与基座之间的倾斜角度可改变,从而减少支撑杆弯折的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支撑杆连接与支撑作用的正常实现。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围墙内周面预埋有若干个环绕围墙内周面设置的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包括两块位于相邻弹簧组件两侧的安装板,所述支撑杆外周面设置有两根分别朝相邻安装板方向延伸的支杆,所述安装板沿所述支杆延伸方向贯穿有供相邻支杆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沿垂直于相邻的围墙内侧壁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围墙晃动幅度较大而使弹簧组件与围墙脱离时,通过将支撑杆两侧的支杆分别穿过预埋在围墙内侧壁的安装板的通槽,使得支撑杆与弹簧组件仍保持朝向相邻的围墙内侧壁,使得弹簧组件对震动能量的消耗功能仍可实现,有利于提高了该隔震结构的容错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相邻的围墙内侧壁的底板、设置在支撑杆远离基座的一端且朝向所述底板设置的顶板以及若干个设置在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且等间隔环绕顶板中心设置的压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板与底板之间设置若干个环绕顶板中心的压簧,有利于压力均匀分布在顶板上,在压簧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弹簧组件对地震作用产生的震动能量的消耗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铭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铭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6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动车轮毂
- 下一篇:一种炼焦炉装煤高效吸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