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石墨线垂直接地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1636.6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5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侯波;史向平;房灵光;汪绍华;蔡康;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昱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王东伟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经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石墨 垂直 接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石墨线垂直接地极,涉及接地网技术领域,包括石墨线编织层,所述石墨线编织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纵向石墨线,所述石墨线编织层的内部设置有钢棒,所述钢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双锥尖头机构,所述石墨线编织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部。该柔性石墨线垂直接地极通过设置双锥尖头,便于石墨线编织层和纵向石墨线在外力作用下自身伸入土壤深处,通过将石墨线编织层和纵向石墨线设计与压接部内部,保证钢棒带动纵向石墨线进入土壤深处,通过设置第二锥部,保证纵向石墨线在深入土壤的过程中不受损伤,且能到达土壤深处,起到降阻功效,通过设置加强筋,使得连接部与石墨线编织层的连接处的结构更为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石墨线垂直接地极。
背景技术
接地极是指埋入大地以便与大地连接的导体或几个导体的组合,接地极是指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导体群或金属导体,分为自然接地极和人工接地极,接地极作为和大地土壤直接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接地网施工中的接地极主要用到石墨线接地,石墨接地线不含腐蚀性离子,主要依靠电子导电机理,导电性优越,电子导电与离子导电不同,电子导电不依靠水分溶解离子进行,因此电子导电机理的软体石墨接地极能很好的适用于干旱少雨的山区,但由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不能靠自身深入土壤深处成为垂直接地体,使得其使用受到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石墨线垂直接地极,具备自身深入土壤且不损坏石墨线结构的优点,解决了柔性石墨接地线不能靠自身深入土壤深处成为垂直接地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石墨线垂直接地极,包括石墨线编织层,所述石墨线编织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纵向石墨线,所述石墨线编织层的内部设置有钢棒,所述钢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双锥尖头机构,所述石墨线编织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双锥尖头机构包括第一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接部,所述压接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力作用下,便于石墨线编织层和纵向石墨线自身伸入土壤深处。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线编织层和纵向石墨线底端均位于压接部的内部,且钢棒与双锥尖头机构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责将石墨线编织层和纵向石墨线紧压在钢棒上,保证钢棒带动纵向石墨线进入土壤深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锥部的上表面大于石墨线编织层的下表面,所述钢棒贯穿第二锥部且延伸至压接部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纵向石墨线在深入土壤的过程中不受损伤,且能到达土壤深处,起到降阻功效。
进一步的,所述钢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钻头,所述环形钻头与连接部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部内部石墨垂直接地体与接地网的水平接地体连接更为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石墨线编织层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部与石墨线编织层的连接处的结构更为稳定,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柔性石墨线垂直接地极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锥尖头,在外力作用下,便于石墨线编织层和纵向石墨线自身伸入土壤深处,通过将石墨线编织层和纵向石墨线设计与压接部内部,负责将石墨线编织层和纵向石墨线紧压在钢棒上,保证钢棒带动纵向石墨线进入土壤深处,通过设置第二锥部,保证纵向石墨线在深入土壤的过程中不受损伤,且能到达土壤深处,起到降阻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昱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昱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16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锁紧调整结构的绝缘子
- 下一篇:一种指力练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