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帽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0801.6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8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花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花荣 |
主分类号: | A42B3/04 | 分类号: | A42B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安全帽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帽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帽,针对很多人在使用时候嫌麻烦,都是直接将安全帽戴在头上即可,不佩戴安全带,在施工现场施工时,安全帽容易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安全帽也不便定位对号,使得安全帽的杂乱使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安全帽帽体,所述安全帽帽体正面的中部贯穿连接有透明橡塑窗,所述安全帽帽体内腔正面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初级环扣,所述安全帽帽体的背面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隐藏板,本实用新型扫码之后,会有信息将定位的地点发送作业人员的信号源上,从而便于对号,并且实现了防止安全帽丢失,对作业人员安全负责,提高安全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帽。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于此同时建筑施工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随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往往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建筑安全帽。
现有的安全帽具有一定的弹性、刚性、强度及电绝缘性能,在受重物击打时可以避免对头部的伤害。但是这种安全帽只有对人身头部安全防护的单一性能,而且现有的安全帽上的安全带都是通过人工自行佩戴,很多人在使用时候嫌麻烦,都是直接将安全帽戴在头上即可,不佩戴安全带,在施工现场施工时,安全帽容易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安全帽也不便定位对号,使得安全帽的杂乱使用。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帽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很多人在使用时候嫌麻烦,都是直接将安全帽戴在头上即可,不佩戴安全带,在施工现场施工时,安全帽容易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安全帽也不便定位对号,使得安全帽的杂乱使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帽体,所述安全帽帽体正面的中部贯穿连接有透明橡塑窗,所述安全帽帽体内腔正面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初级环扣,所述安全帽帽体的背面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隐藏板,所述连接隐藏板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背面粘接有二维码条,所述防护板正面中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内腔远离连接隐藏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次级环扣,所述安全帽帽体与防护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限制槽,两个限制槽内腔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安全帽帽体的正面与防护板的背面均粘接有反光荧,所述防护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座,所述插座正面的中部贯穿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悬挂刺,使得二维码条放置在连接隐藏板正面限制槽的内腔,当安全帽帽体与防护板合上之后,能够让二维码条位于密闭的空间内,不仅能够保障二维码条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且能够有效保护二维码条不受到损坏,而透明橡塑窗可以让扫码者直接从外部就能够看清二维码条并进行扫码操作,扫码之后,会有信息将定位的地点发送作业人员的信号源上,从而便于对号,并且实现了防止安全帽丢失,对作业人员安全负责,提高安全感,悬挂刺能够更加便于作业人员将该装置直接挂在衣服上,而密封圈能够有效保障安全帽帽体与防护板在合上之后的密封性良好,反光荧能够反射各种光线,以让作业人员更加显眼,有效的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初级环扣的背面贯穿限位柱并延伸至限位柱的内腔,且初级环扣背面的顶部与次级环扣背面的底部卡接。
优选的,所述透明橡塑窗的正面贯穿位于安全帽帽体正面的反光荧并延伸至反光荧的外层,且透明橡塑窗的尺寸略大于二维码条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密封圈相对的一侧分别贯穿两个限制槽并延伸至两个限制槽的外层。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正面与安全帽帽体的背面搭接,且凹槽的尺寸与透明橡塑窗的尺寸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花荣,未经刘花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0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餐饮用食物残渣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超声洗衣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