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扬程宽幅泵叶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8867.1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4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董绍礼;陈桂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景昊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8 | 分类号: | F04D2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5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扬程 宽幅 叶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扬程宽幅泵叶轮结构,在叶轮的后盖上轴向形成有环形布置的减压孔,与后盖流道相通,后盖流道高度由入口逐渐缩小再次逐渐增高,出口轴向流道角ρ在21°‑40°范围内,叶片包角φ范围≥2倍叶片间隔角α,且出口叶片带有提高水力扬程势能的叶片凸台;所述的减压孔的直径≥入口后盖两叶片间距的2/3。本实用新型高扬程高泵效水力性能,流量工况区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油泵中的叶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扬程宽幅泵叶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潜油泵中、小排量的扬程及泵效低,高效工况区范围窄,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扬程宽幅泵叶轮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扬程宽幅泵叶轮结构,在叶轮的后盖上轴向形成有环形布置的减压孔,与后盖流道相通,后盖流道高度由入口逐渐缩小再次逐渐增高,出口轴向流道角ρ在21°-40°范围内,叶片包角φ范围≥2倍叶片间隔角α,且出口叶片带有提高水力扬程势能的叶片凸台;所述的减压孔的直径≥入口后盖两叶片间距的2/3。
其中,优选的,出口轴向流道角ρ在30°。
其中,进一步的,入口叶片带有向叶片背面凹入的入口圆弧,形成增加入口过流面积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高扬程高泵效水力性能,流量工况区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扬程宽幅泵叶轮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C-C向视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图2的B-B向视图;
图5为水力性能报告对比示意图(虚线为现有叶轮性能,粗实线为高扬程宽幅泵叶轮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扬程宽幅泵叶轮结构,包括后盖1、后盖流道出口2、减压孔3、叶片凸台4,出口叶片带有提高水力扬程势能的叶片凸台4,叶片包角φ范围≥2倍叶片间隔角α,能实现减小入口水力冲击损失,更强的控制扬程势能的转化;出口轴向流道角ρ在21°-40°范围,减小出口叶片的轴功率负荷,提高泵效率;其中,后盖流道出口3,给定圆弧逐渐与后盖相交,流道高度由入口逐渐缩小再次逐渐增高,从而能减小流道与后盖的回流水力损失,调高水力扬程、泵效性能;叶片入口背面减压孔3的直径≥入口后盖两叶片间距的2/3,其作用是使叶轮小排量工况点半悬浮状态,使得叶轮有较宽流量的工况,泵高效区向小排量加宽。
进一步的,入口叶片带有向叶片背面凹入的入口圆弧5,形成增加入口过流面积的结构6,入口圆弧5的作用是增加入口过流面积,提高水力性能扬程、泵效。其中,优选的,出口轴向流道角ρ在30°。
泵效最大及最小流量泵效设定在55%为工况区,现有叶轮和高扬程宽幅泵叶轮的流量工况对比,即由现有叶轮工况范围94-175更改为83-190工况范围,增宽了流量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适应于潜油泵中的叶轮,提高扬程、使流量工况区加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景昊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景昊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8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接自来水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鞋底高吸附力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