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7400.5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7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廖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保驹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聚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0 | 代理人: | 讷志清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使用 温室 气体 排放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装置,包括底板和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所述底板的底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均为开口设置,所述框体的右侧设有平板,所述平板的顶部设有外壳,所述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位于外壳的内腔,所述平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限位机构,且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框体内腔,所述连接板的左侧延伸至框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装置具有功能多样、使用便捷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气体监测研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工业生产中容易产生较多的碳排放,而如何控制工业中的碳排放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来采集被监测地点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到处理中心进行处理,根据分析处理的结果对工厂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监控,当超标时则要求企业进行整改。
在现有技术中,车间作为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的重点区域,在车间内设有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通常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固定在车间内的特定位置,但是由于车间内产品和机器的更新换代,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区域分布改变,这时需要改变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现在技术中的温室气体传感器安装固定,不便于拆卸,位置和高度均不便于调整,导致车间温室气体监测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功能简单、使用不便等缺陷,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装置。所述一种便于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装置具有功能多样、使用便捷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装置,包括底板和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所述底板的底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均为开口设置,所述框体的右侧设有平板,所述平板的顶部设有外壳,所述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位于外壳的内腔,所述平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限位机构,且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框体内腔,所述连接板的左侧延伸至框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腔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设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的底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固定连接在框体的内腔,所述横板的顶部和框体的内腔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贯穿第一伞齿轮,且所述第一伞齿轮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第一轴承内腔,所述框体的两侧靠近底部处均设有圆管,所述圆管的外侧边缘套设有蜗轮,且所述蜗轮与圆管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内腔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所述圆管的底端贯穿相邻的第二轴承,所述圆管的内腔设有柱体,且所述柱体与圆管之间为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柱体的底端均延伸至圆管的外侧,并共同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横板的正下方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框体的外侧,所述蜗杆与两个蜗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三轴承,所述蜗杆的左端设有方杆,所述方杆的外侧边缘套设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方杆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上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方管,且所述方管与第四轴承固定连接,所述方杆的左端贯穿方管,并固定连接有手摇轮,所述蜗杆的左端开设有盲孔,所述方杆的右端插接在盲孔内腔,所述第一齿轮的正上方设有转杆,所述竖板的右侧和第一固定板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所述转杆的外侧边缘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的左侧,所述转杆的两端均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五轴承内腔,所述转杆的右端贯穿第五轴承,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伞齿轮,且所述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保驹,未经姜保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74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三温点菜柜
- 下一篇:一种兽医治疗用的肠道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