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围上边梁及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5875.0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3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翔;康进忠;陈熙;袁艺;刘强;郭新飞;李文超;曹立灰;徐斌;宋贺;汪作龙;王晓栋;李印强;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边 车身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围上边梁及车身,本实用新型的侧围上边梁包括侧围上边梁本体,其包括上边梁外板和上边梁内板,于上边梁外板和上边梁内板之间围构形成有空腔,且空腔沿侧围上边梁本体自身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加强件相邻于B柱而安装于空腔的内壁上,且加强件的一端设置于上边梁外板和上边梁内板两者之一上,加强件的另一端向上边梁外板和上边梁内板两者另一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围上边梁,通过在空腔内的靠近B柱的部位设置加强件,可有效提高空腔的利用率,并增加侧围上边梁的刚度,从而使得本侧围上边梁在应用于车身时,可有效增加车身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围上边梁。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配置有该侧围上边梁的车身。
背景技术
侧围上边梁为车身骨架核心部件之一,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侧围上边梁的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车辆侧面碰撞、顶棚压溃等安全性能。
现有技术中,提高侧围上边梁刚度的方法通常是更改侧围上边梁空腔的截面积,增大截面系数,从而增强侧围上边梁刚度。然而,对于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车型,现有侧围上边梁结构的刚度性能仍不能满足实验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侧围上边梁,以有效提高自身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侧围上边梁,应用于具有B柱的车身上,所述侧围上边梁包括:
侧围上边梁本体,包括上边梁外板和上边梁内板,于所述上边梁外板和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围构形成有空腔,且所述空腔沿所述侧围上边梁本体自身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加强件,相邻于所述B柱而安装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且所述加强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边梁外板和上边梁内板两者之一上,所述加强件的另一端向所述上边梁外板和上边梁内板两者另一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为设置于所述上边梁内板上的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件分置于所述B柱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包括支撑板,以及成型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外翻边和内翻边,且所述外翻边的横截面随形于所述上边梁外板的横截面设置,所述内翻边的横截面随形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横截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经由所述内翻边设置于所述上边梁内板上。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加强件对称布置于所述B柱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内翻边和所述外翻边分别向所述支撑板的两相对侧延伸,且所述内翻边向背向所述B柱的一侧延伸,所述外翻边向朝向所述B柱的一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平板,且所述支撑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B柱中心线间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撑板上成型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配置为可与外部构件配合,而于所述加强件设置时进行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为开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通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围上边梁,通过在空腔内的靠近B柱的部位设置加强件,可有效提高空腔的利用率,并增加侧围上边梁的刚度,从而在侧围上边梁应用于车身时,可有效增加车身刚度。
(2)设置两个加强件,并使两个加强件分置于B柱的两侧,可有效优化B柱的传力路径,从而可使B柱所受的力均匀分散到侧围上边梁两侧,或使顶棚所受的力集中于B柱传递至下车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5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睡眠用眼罩
- 下一篇:一种用于提高散热器表面清洁度的清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