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水式导流墩挡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64356.2 | 申请日: | 202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3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强;于广年;张波;马殿光;王常红;刘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C1/00 | 分类号: | E02C1/00;E02C5/00;E02B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朱芳 |
| 地址: | 300456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导流 挡墙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水式导流墩挡墙,所述透水式导流墩挡墙包括多个透水式导流墩,所述透水式导流墩包括位于中部的贯穿前后两个端面的多个水平布置的透水孔、位于所述透水孔下部的导沙坎和位于所述透水孔上部的导流板;其中,所述多个透水式导流墩从分隔出航道的导流堤的端部开始向远离航道的河道中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且距导流堤越远则越远离航道。该透水式导流墩挡墙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日常维护成本低、经济实用且导流、导沙效果好,是一种可以明显改善船闸(或升船机)上、下游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导流设施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闸及升船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式导流墩挡墙。
背景技术
天然河流修建闸坝后,为保障通航,需修建船舶过闸设施,船闸或升船机为最常见的过闸通航建筑设施。船闸(或升船机)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优劣是船舶是否可以安全过闸的关键,而使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改善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在口门区增建导流设施,包括延长导流堤长度,使用开孔式导流堤、浮式导流堤、导流墩等。但现有上述导流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延长导流堤长度受地形条件制约较大,且工程较大,成本较高;开孔式导流堤,由于透水孔过流能力有限,大部分水流仍在堤头处向航道内扩散,改善水流条件效果有限;浮式导流堤改善水流条件效果较好,但由于结构复杂、日常维护成本高,且无法导沙,因此应用也不广泛;而现有导流墩结构主要采用实体墙和现浇混凝土等结构,致使施工期较长,施工困难,工程造价高,同时由于导流墩结构本身质量较大,对地基要求较高,从而影响其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式导流墩挡墙,该透水式导流墩挡墙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日常维护成本低、经济实用且导流、导沙效果好,是一种可以明显改善船闸(或升船机)上、下游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导流设施建筑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水式导流墩挡墙,所述透水式导流墩挡墙包括多个透水式导流墩,所述透水式导流墩为矩形块状结构,包括位于中部的贯穿前后两个端面的多个水平布置的透水孔、位于所述透水孔下部的导沙坎和位于所述透水孔上部的导流板;其中,
所述多个透水式导流墩从分隔出航道的导流堤的端部开始向远离航道的河道中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且距导流堤越远则越远离航道,每个所述透水式导流墩的前后两个端面与航道之间具有15°至75°的夹角,且所述端面距导流堤的远端相对于近端更远离航道。
所述透水孔用于河道中水流穿过,起到减速和调整水流方向的作用。所述导沙坎位于河道底部,起到疏导河道底部泥沙的作用。所述导流板顶部通常高于水面,起到阻挡、引导水流,改变河道的中上层水流方向的作用。导沙坎为所述透水式导流墩的底部,可以通过现有方式固定和安装在河道底部的河床上,如在河床底部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浇注混凝土或设置箱型基础,然后通过连接件或其它连接方式将导沙坎安装、固定在混凝土或箱型基础上。在河道底部如河床上设置固定件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每个所述透水式导流墩的前后两个端面与航道之间具有30°至60°的夹角。此范围内的夹角具有最佳调节适用范围,能满足大多数河流流速和水头调整要求。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透水孔的顶部与所述透水式导流墩的顶部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透水式导流墩的高度的1/3,且所述透水孔的底部与所述透水式导流墩的底部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透水式导流墩的高度的1/7。此尺寸参数设置考虑大多数情况下口门区航道及附近段水流和泥沙的比例情况,平衡两者之间的流量和质量关系。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沙坎的高度大于1m。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透水式导流墩平行设置,且每两个透水式导流墩之间的距离随着与航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每个所述透水式导流墩距航道的近端在一条直线上,称为导流线,所述导流线与航道的夹角小于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43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连续梁穿束施工的超长引线
- 下一篇:一种平面靶材表面CNC加工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