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科用送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61342.5 | 申请日: | 202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4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曦;赵煜弘;王学刚;张元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曦 |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科用送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消化科用送药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输送药液时无法使用药完全输送到患者体内,导致患者对药物吸收不充分而得不到有效治疗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延伸至外筒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按板,所述推板远离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侧贯穿有内筒,所述活塞杆延伸至内筒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药液的直接灌入,在推送过程中通过震荡使药液完全输送到患者体内,使患者对药物完全吸收,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充分使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科用送药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开展规范的姑息化疗及多方面的中医特色医疗,具体中医特色包括:中药抗肿瘤及提高抵抗力;中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手足麻木的神经毒性等;中药减轻或缓解肿瘤的部分相关症状如疲乏、多汗等;中药减轻或缓解吗啡类止痛药物所致的便秘等,所选中药包括中成药注射液、中成药口服制剂、中药煎剂口服或外洗、外用等。
在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无法自行服药时,就必须借助到一些医疗送药器械将药液通过管道插入到人体内部进行输送治疗,而目前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注射剂将调配好的药液通过与管道连接注射到人体的内部,但是普通注射器在吸收药液的时候通常不会使药液完全吸收,始终会残留一小部分药液在所调配的容器内,致使用药效果达不到最佳状态,而且药液在不完全溶解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药物沉淀,当药液送至人体内部后,部分药液沉淀会附着在注射器内,也同样会导致患者药物吸收不充分,导致患者得不到最有效的治疗,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消化科用送药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输送药液时无法使用药完全输送到患者体内,导致患者对药物吸收不充分而得不到有效治疗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消化科用送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科用送药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延伸至外筒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按板,所述推板远离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侧贯穿有内筒,所述活塞杆延伸至内筒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且活塞板与内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内筒的顶部贯穿有进药斗,且进药斗的一侧贯穿外筒并与外筒螺纹连接,所述进药斗延伸至外筒外侧的一端设有顶盖。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底部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一侧均滑动套设有底座,且两个底座均与外筒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通过两个伸缩杆在两个底座内上下滑动时可以带动内筒做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内筒的一种震动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筒远离滑块的一侧底部贯穿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套设有注射管,且注射管的一侧贯穿外筒并延伸至外筒的外侧,药液通过软管流入到注射管中,注射管与外部送药管相连接将药液输送到患者体内。
优选的,所述进药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贯穿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顶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棉球,所述棉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弹簧套设在支杆的外侧,通过支杆的上下移动,可以使棉球对进药斗的漏孔达到一种开口和闭合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部滚动连接有滚球,所述滚球的外侧转动连接有Z形转杆,所述Z形转杆的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齿轮,且Z形转杆贯穿齿轮的一端与外筒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顶部设有齿条,且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齿条与齿轮的配合,使得内筒可以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曦,未经张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1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