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视磁共振检查计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1297.3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6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昊;张梦;张改云;刘旺毅;任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2B7/182 | 分类号: | G02B7/182;G04F1/06;A61B5/055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祁学民 |
地址: | 453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磁共振 检查 计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检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磁共振检查计时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查室内的计时组件,还包括镜片反射组件,所述镜片反射组件包括设置在检查舱内的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竖直设置在检查舱内壁的上部,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呈锐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受检者眼睛的上方,所述计时组件的高度与第一镜片的高度相等,计时组件上连接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一端连接在计时组件上、另一端设置在操作间且由检查人员控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受检者听不清楚指令、不能看到扫描时间,无法根据检查人员的指令进行配合操作导致检查失败的问题,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检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磁共振检查计时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检查是医学检查的一种方法,磁共振检查的原理主要是氢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人体进入强大均匀的磁体空间内,然后停止外加磁场磁力,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氢原子将在相同时间下回到原状态,通过计算机系统采集这些信号经数字重建技术转换成图像,给临床和研究提供诊断结果。
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需要受检者进入设置在检查室内的检查舱,检查舱内空间小,环境黑暗,容易造成受检者精神紧张,同时在检查时由于磁共振设备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经常会导致受检者听不清楚检查者的指令。
同时在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时,需要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进行配合,例如进行一定时间的憋气(注射造影剂)、憋尿等,由于在检查过程中不能直观感受到检查扫描完成剩余时间,加之憋气、憋尿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幽闭环境、噪声造成心里紧张,导致正常的检查时间延长,使得受检者不能耐受检查,导致检查失败,造成受检者生理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同时医院的检查设备运营效率变低,加大检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受检者听不清楚指令、不能看到扫描时间,无法根据检查人员的指令进行配合操作导致检查失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磁共振检查计时装置。
一种可视磁共振检查计时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查室内的计时组件,还包括镜片反射组件,所述镜片反射组件包括设置在检查舱内的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竖直设置在检查舱内壁的上部,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呈锐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受检者眼睛的上方,所述计时组件的高度与第一镜片的高度相等,计时组件上连接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一端连接在计时组件上、另一端设置在操作间且由检查人员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镜片反射组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截面视图为“L”形,固定板的竖直板顶部与检查舱的内壁连接、水平板上开设有长方形孔,所述第二镜片的上端与第一镜片连接、下端连接在固定板的水平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计时组件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若干个计时沙漏,所述计时沙漏内设置有荧光液体,不同的计时沙漏内的荧光液体的颜色与体积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操作间内的把手,所述把手为长方形框架,把手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为“T”形的杆件,拉杆的端部穿过墙壁伸入检查室内且铰接连接有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拉杆外套设有空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水平段与把手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形状相同,第一卡爪的后端为弧形板、前端为半圆形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以拉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分别卡设在计时沙漏的中部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呈45度角设置,第一镜片为反射镜片,第二镜片为单面透视镜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12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