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顶出模具的反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9631.1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8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德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5/02;B21D55/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嘉科嘉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48 | 代理人: | 路忠琴 |
地址: | 31401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顶出模具的反顶结构,反顶结构包括支架部分和反顶部分,支架部分包括上模体、置于上模体的支撑杆和下模体,反顶部分置于下模体设有的工作槽内,反顶部分包括能与支撑杆接触的反顶块、转动轴和气缸装置,反顶块呈L型,反顶块包括反顶部和转动部,转动部与转动轴连接,转动轴一端连接气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顶出模具的反顶结构。
背景技术
在精密及高精密冲压模具中,经常需要对金属产品进行顶出最后一道工序,传统的模具加工中,在模具加工完成后一般采用顶针将加工完成的产品进行顶出,在顶出过程中,通过顶针穿过模具上开设有的顶模孔进行顶出,由于顶模孔一般为之前开设完成,在使用模具加工不同材料的产品时,由于产品的材质不同,所受的切向应力不同, 在使用特定的顶模孔进行顶出不同材料的模具时,会产生产品受力不均的现象,造成产品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顶出模具的反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顶出模具的反顶结构,所述反顶结构包括支架部分和反顶部分,所述支架部分包括上模体、置于上模体的支撑杆和下模体,所述反顶部分置于下模体,所述反顶部分包括能与支撑杆接触的反顶块、转动轴和气缸装置,所述反顶块呈L型,所述反顶块包括反顶部和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一端连接气缸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顶部包括上顶面和下顶面,所述上顶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带有通孔的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厚度与凹槽厚度的比例为0.6-0.8,所述橡胶垫的通孔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侧与凹槽底部固定连接且另一侧与橡胶垫齐平,所述橡胶垫端部设有金属块,所述金属块一端和弹簧、橡胶垫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块另一端与反顶块上顶面齐平。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依靠气缸带动转动轴,然后转动轴再带动反顶块转动,使反顶块的上顶面与支撑杆接触,然后带动上模体使上模体顶起,使模具从上模体顶出。因为支撑杆和上顶面接触瞬间造成对支撑杆的损坏,在反顶块的上顶面设有的弹簧和橡胶垫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反顶块在转动时对模具的冲击,这种结构不仅可以轻松顶出模具还能对模具不造成损伤,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视图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顶部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顶部分剖视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顶出模具的反顶结构,反顶结构包括支架部分和反顶部分3,支架部分包括上模体1、置于上模体1的支撑杆5和下模体2,反顶部分3置于下模体2,反顶部分3包括能与支撑杆5接触的反顶块、转动轴12和气缸装置13,反顶块呈L型,反顶块包括反顶部10和转动部11,转动部11与转动轴12连接,转动轴12一端连接气缸装置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德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德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9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