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烘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59410.4 | 申请日: | 2020-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3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谢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宁宁 |
| 主分类号: | F26B15/02 | 分类号: | F26B15/02;F26B15/18;F26B21/00;F26B23/00;F26B23/06;F26B25/00;B08B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零部件 生产 烘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清洗室和烘干室,箱体内通过隔板隔成清洗室和烘干室,清洗室和烘干室还通过隔板上留有的连接通道连通,清洗室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一传送带,箱体的顶端安装有热风机,热风机的出风端通过风管连通若干个出风斗,烘干室内安装有倾斜的第二传送带,连接通道的顶端和烘干室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多个烘干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装置预先通过清洗室清洗零部件,再通过通过网状的第一传送带传送清洗后的零部件,在传送的过程中,使用热风机和加热管从零部件两面进行烘干,之后传送到烘干室中,通过烘干灯进行全面烘干,可以快速彻底烘干零部件,烘干效率高,便于使用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烘干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加工出来的汽车零部件进行清洗,在零部件的清洗工作完成后,需要对零部件进行烘干处理。
现有技术对零部件的烘干装置,大多是将零部件放置槽烘干装置内部,通过热风循环将零部件进行烘干,但是由于零部件在烘干装置内的位置始终不变,导致零部件迎风的一侧先被烘干,而零部件被风的一侧依然是潮湿状态,需要持续对零部件的烘干时间,才能将零部件的完全烘干,降低了烘干的效率,也增加对电能的消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烘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烘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零部件烘干不彻底、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清洗室和烘干室,所述箱体内通过隔板隔成清洗室和烘干室,所述清洗室和烘干室还通过隔板上留有的连接通道连通,所述清洗室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箱体的顶端安装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出风端通过风管连通若干个出风斗,若干个所述出风斗均正对第一传送带,所述烘干室内安装有倾斜的第二传送带,所述连接通道的顶端和烘干室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多个烘干灯,所述烘干室内的烘干灯位于第二传送带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顶端还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热风机和若干个烘干灯分别电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辊、网状传送带,四个所述第一传送辊安装在清洗室内,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传送辊的一端还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网状传送带套设在四个第一传送辊上,组成一个形如不规则四边形的传送带,所述网状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挡板,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伺服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分别正对第一传送带的上倾斜面和顶端端面,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上均连通多个出风斗,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顶端端面下方还安装有一段U型排列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电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洗室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多个升降气缸,多个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端共同连接一个过滤网板,所述清洗室的下部两侧均安装有多个超声波振动器,所述清洗室的一侧还连通带有阀门的出水管,所述超声波振动器位于过滤网板的上方,所述升降气缸和超声波振动器均电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第二传送辊和板式传送带,两个所述第二传送辊安装在烘干室中,所述板式传送带套设在两个第二传送辊上,所述烘干室的内部底端还安装有伺服电机,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传送辊通过皮带和皮带轮组成的传动机构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上端倾斜,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倾斜面上部靠近隔板的上倾斜面,所述清洗室和烘干室的一侧均设置有进出口,两个所述进出口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的上倾斜面下部和第二传送带的倾斜面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宁宁,未经赵宁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9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