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板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53132.1 | 申请日: | 2020-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6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黎于栋;张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智仁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32B7/08 | 分类号: | B32B7/08;B32B3/06;B32B27/32;B32B27/30;B32B27/08;B32B27/12;B32B15/20;B32B15/082;B32B27/40;B32B3/24 |
| 代理公司: | 昆明盈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8 | 代理人: | 张正美 |
| 地址: | 650011 云南省昆明市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板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板材,包括本体和紧固件,本体包括聚乙烯层,在聚乙烯层的上端设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层,在聚苯乙烯泡沫层的上端设置有韧皮纤维层,在韧皮纤维层上端设置有防护层;聚乙烯层的下端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层,聚氨酯泡沫层的下端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聚乙烯层内设置有菱形孔;聚四氟乙烯层、聚氨酯泡沫层和聚乙烯层向所述本体的一端伸出构成第一拼接部,聚苯乙烯泡沫层、韧皮纤维层和防护层向本体的另一端伸出构成第二拼接部;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宽度相同;在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内设置有螺孔件,螺孔件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脚。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温效果良好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板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能源变得越来越宝贵,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能源紧缺的状况。为了解决能源紧缺问题,除了加大能源开发力度、努力寻求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外,节能成为科学家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能量的生产、输送、使用、储存等过程中,能量或多或少地被损失浪费掉。在节能和制冷领域,绝热保温材料是关键。在工业和建筑行业中,保温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保温材料应用于工业和建筑行业能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保温板是一种常用的保温材料,现有的保温板存在保温效果不理想和拼接不方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板材,用以提高保温效果,方便拼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温板材,包括本体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包括聚乙烯层,在所述聚乙烯层的上端设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层,在所述聚苯乙烯泡沫层的上端设置有韧皮纤维层,在所述韧皮纤维层上端设置有防护层;所述聚乙烯层的下端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层,所述聚氨酯泡沫层的下端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所述聚乙烯层内设置有菱形孔;所述聚四氟乙烯层、聚氨酯泡沫层和聚乙烯层向所述本体的一端伸出构成第一拼接部,所述聚苯乙烯泡沫层、韧皮纤维层和防护层向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伸出构成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厚度之和与所述本体的厚度相同;所述聚四氟乙烯层、聚氨酯泡沫层、聚乙烯层、聚苯乙烯泡沫层、韧皮纤维层和防护层的厚度比为1~2:2~5:1~4:3:1~3:1;在所述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内设置有螺孔件,所述螺孔件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板材中,优选地,所述韧皮纤维层与所述防护层之间还设置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层、聚氨酯泡沫层、聚乙烯层、聚苯乙烯泡沫层、韧皮纤维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和防护层的厚度比为2:4:4:3:2:1.5:1。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板材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板材中,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护层为铝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体由聚四氟乙烯层、聚氨酯泡沫层、聚乙烯层、聚苯乙烯泡沫层、韧皮纤维层和防护层按厚度比为1~2:2~5:1~4:3:1~3:1组成,使得保温效果大在增加;在本体内设置了紧固件,使得各层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保温效果;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设置方便了保温板材的拼接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本体,2-紧固件,3-聚乙烯层,4-聚苯乙烯泡沫层,5-韧皮纤维层,6-防护层,7-聚氨酯泡沫层,8-聚四氟乙烯层,9-第一拼接部,10-第二拼接部,11-螺孔件,12-固定脚,13-菱形孔,14-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15-螺母,1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智仁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智仁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3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6X6水陆两栖车的动力传递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压注射器机头的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