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52594.1 | 申请日: | 2020-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3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武;陈枫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枫泽 |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18/18;B02C18/22;B02C23/16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张向莹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废料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废料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所述分离箱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投料口下方设有固定安装在分离箱内的粉碎箱,且粉碎箱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粉碎箱内部沿水平方向平行安装有第一粉碎杆和第二粉碎杆,且第一粉碎杆位于第二粉碎杆的上方,粉碎箱两侧底部均开设有滑道,粉碎箱的底部开口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对应设置,且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拉手,分离箱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且拉手活动安装在活动孔内。本实用新型分离机器结构简单,在工地上易于搬运,就地分离,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废料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和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与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竹木等。
但是大部分建筑工地对废料的处理方法还是直接扔掉,通过人工捡取或者简单的设备进行筛选,但是大多数的设备在工地移动困难,会给筛选带来很大的麻烦,但是直接扔掉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人工捡取又费时费力,易发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所述分离箱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投料口下方设有固定安装在分离箱内的粉碎箱,且粉碎箱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粉碎箱内部沿水平方向平行安装有第一粉碎杆和第二粉碎杆,且第一粉碎杆位于第二粉碎杆的上方,粉碎箱两侧底部均开设有滑道,粉碎箱的底部开口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对应设置,且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拉手,分离箱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且拉手活动安装在活动孔内,拉手的一端贯穿活动孔延伸至分离箱外。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箱,电机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粉碎箱、分离箱和电机箱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粉碎杆。
优选的,所述粉碎箱靠近电机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二粉碎杆相对应设置,第二粉碎杆靠近第二通孔一侧固定安装有转杆的一端,转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转杆远离第二粉碎杆的一端与输出轴之间套接有同一个皮带。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两层纱网,且两层纱网位于粉碎箱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底部内壁上放置有收纳盒,且收纳盒与两层纱网相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时,打开电机,将需要分离的材料从投料口放入分离箱中,然后进入粉碎箱中,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粉碎杆和转杆转动,转杆带动第二粉碎杆转动,粉碎箱中的材料粉碎的差不多的时候,拉开拉手让粉碎箱中的残渣下落,经过两层纱网筛选,一些大块残渣留在纱网上,细小残渣落入到收纳盒中。
本实用新型分离机器结构简单,在工地上易于搬运,就地分离,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的粉碎箱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废料分离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枫泽,未经陈枫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25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行汽车用降落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集约化下的楼梯扶手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