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苦荞茶炒制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49993.2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4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雎建伟;王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雁门清高食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199 山西省大***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苦荞茶炒制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苦荞茶炒制机,包括半圆板,其特征是:所述半圆板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板,一个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加热棒,所述半圆板固定连接对称的圆环,一个所述圆环固定连接U形块,另一个所述圆环固定连接滑槽,所述U形块固定连接转动机构,所述滑槽铰接炒制机构。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备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苦荞茶炒制机。本实用新型为苦荞茶炒制机,有利于实现苦荞茶炒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备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苦荞茶炒制机。
背景技术
苦荞茶是一种采用筛选之后的苦荞麦种子,经过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富含类黄酮、纤维素、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整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等功效。
苦荞茶在加工中有一道工艺需进行炒制,但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翻炒,炒制后再通过勺子将炒锅中的苦荞舀出;这种工艺需要人工不断翻炒,不仅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苦荞茶炒制机,有利于实现苦荞茶炒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苦荞茶炒制机,包括半圆板,其特征是:所述半圆板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板,一个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加热棒,所述半圆板固定连接对称的圆环,一个所述圆环固定连接U形块,另一个所述圆环固定连接滑槽,所述U形块固定连接转动机构,所述滑槽铰接炒制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U形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U形块,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的中心轴,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U形块的凹槽内,所述齿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圆轴一的一端,所述圆轴一铰接所述U形块,所述圆轴一铰接小圆环,所述小圆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圆环,所述圆轴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锥齿轮四。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齿轮啮合齿圈,所述齿圈固定连接圆筒,所述圆筒的两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炒制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滑槽的一端,所述螺杆铰接所述滑槽的另一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所述滑槽内设置有L形块,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L形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L形块固定连接圆板,所述圆板固定连接方块,所述方块铰接圆轴二,所述圆轴二的上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三,所述锥齿轮三匹配所述锥齿轮四,所述圆轴二的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啮合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固定连接圆轴三,所述圆轴三铰接所述圆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轴三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匹配所述圆筒,所述圆轴螺纹连接端盖,所述端盖匹配所述圆筒,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设置有圆筒和搅拌杆,两者同时转动,将苦荞茶搅拌均匀,使苦荞茶均匀受热;
(2)本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圆筒和搅拌杆转动,实现苦荞茶制备,代替人工炒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3)通过转动转盘带动螺杆转动,实现圆板、端盖的移动将苦荞茶从圆筒中移除,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苦荞茶炒制机,有利于实现苦荞茶炒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雁门清高食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雁门清高食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99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桥齿专用自动化工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炒制芝麻用的扬烟分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