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45867.X | 申请日: | 2020-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5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琦;曹建伟;吕明奎;王亚洲;隗永旺;王磊;王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7 | 代理人: | 刘力 |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幅 疲劳 试验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该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包括:底座、胎具、压块和动力提供压头;其中,底座的两端向上形成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座的上表面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可滑动台面;胎具设置于可滑动台面上,胎具的底部的两端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均通过弹性伸缩件连接;胎具面向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定位弹条的中肢和尾部的侧槽,压块设置于动力提供压头的底部并用于按压弹条的前肢。该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解决了目前对弹条进行大振幅疲劳试验无法实现或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弹条的试验装置,具体地涉及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客货共线铁路的全面发展,国家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逐渐形成,中南部运煤通道和蒙华运煤通道也相继开通,铁路干线覆盖了我国东北寒冷地段、西北干旱地段、西南高紫外地段以及东南高沿海温高湿地段等各种典型气候类型,同时,也满足了客运专线、客货混运及运煤专线等干线的各种轴重要求。
弹条作为扣件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在各种运营条件的干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线路的安全、减振和舒适性能。除常规的配合尺寸和力学性能外,其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线路的维修量和使用成本,为此,弹条的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均对其疲劳性能进行了严格规定和检查。我国通常以试验次数和试验后残余变形量两个指标对弹条疲劳性能进行考核,以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广泛的W1型弹条(适用于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系统)为例,按照TB/T3395《高速铁路扣件》的要求,弹条经500万次疲劳试验后不得折断,残余变形不超1mm。欧洲国家、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标准大多采用测定产品疲劳性能S-N曲线方法对产品疲劳性能进行考核。
由于对弹条进行大振幅疲劳试验时,弹条的前肢受到压力后产生一定的摆动,会具有一个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一个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现有工装无法分解较大振幅时所产生的水平位移和力,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整个试验系统内部存在较大的横向应力,导致试验系统不够稳定,且对试验机会造成损害,大大降低试验机及其部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该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解决了目前对弹条进行大振幅疲劳试验无法实现或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该大振幅弹条疲劳试验工装包括:底座、胎具、压块和动力提供压头;其中,所述底座的两端向上形成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可滑动台面;所述胎具设置于所述可滑动台面上,所述胎具的底部的两端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均通过弹性伸缩件连接;所述胎具面向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定位弹条的中肢和尾部的侧槽,所述压块设置于所述动力提供压头的底部并用于按压弹条的前肢。
优选地,所述侧槽由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板、竖板和下板顺次连接形成,所述上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板的宽度,所述压块位于所述上板的侧方且位于所述下板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上板、竖板和下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板的下侧固接有压条,所述压条的下表面形成有对应于弹条的尾部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下板的上侧固接有用于支撑弹条中肢的支撑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至所述竖板的距离远于所述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的竖直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凸部的竖直厚度,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可滑动台面由多个平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牛眼轴承组成,多个所述牛眼轴承的上端齐平。
优选地,多个所述牛眼轴承呈矩阵形排布。
优选地,所述压块的底部形成有对应于弹条的前肢的第二弧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58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智慧养老的监控警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防智能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