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42580.1 | 申请日: | 2020-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5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史周泽;潘国强;李炎锋;徐强强;马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周泽;潘国强;李炎锋;徐强强;马国超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高丽华 |
| 地址: | 45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底板 超前 止水 后浇带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包括底部垫层、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和超前止水带,所述变形缝的底部设置有下外贴式止水带,所述变形缝内填充有竖向的橡胶止水带,下外贴式止水带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下密封垫杆,所述排水层内填充有吸水材料,所述排水层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侧边设置有与吸水材料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与外部的集水井连通;由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超前止水带上设置了多处止水结构,能够防止水透过后浇带并进入主体结构,防水效果好,同时能够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后浇带提前封闭,缩短基坑降水时间,节约了资源,加快了工程进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利用发展广泛,地下室的深度也有新的挑战,地下部分的一般都设置有后浇带和超前止水,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超前止水就是对后浇带增加一些止水防水的构造,达到补浇之前防水传统后浇带是在前期施工时,在基础底板的相应位置留设变形缝,变形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由于混凝土的降尘不一,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后期施工时再在各临时施工缝处浇捣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但是常规的后浇带和超前止水由于结构上存在缺陷,留待浇筑的时间都需要至少60天以上,等候混凝土硬化收缩结束,才能浇筑。这长的时间里,需不停降水,不但耗电费钱,而且长期抽水会对地基造成损害,否则,地下水长期浸入、垃圾污染,坑壁不能回填等等,对施工工作,对工程质量都会造成损害,甚至危险。
同时为保证地下水位保持在地下室底板结构以下,直至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方可停止降水,导致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降水时间长,降水费用高,同时后浇带的存在影响基坑土方回填,造成现场作业场地的浪费,同时不利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超前止水和后浇带防水效果差、耗时长、工序不合理和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地下室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 包括底部垫层、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和超前止水带,所述地下室底板和后浇带设置在底板垫层的上部,超前止水带位于后浇带的下部;所述超前止水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部垫层上的防水卷材和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保护层的上部设置有左支撑筋和右支撑筋,所述左支撑筋和右支撑筋间隔设置,并在两侧通过模板支护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了变形缝,所述变形缝的底部设置有下外贴式止水带,所述变形缝内填充有竖向的橡胶止水带,下外贴式止水带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下密封垫杆,下密封垫杆使下外贴式止水带的中部形成了下密封座,所述橡胶止水带坐落在下密封座内,并与下密封座密封配合;所述橡胶止水带和后浇带之间设置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上部呈中部高两端低的流水面;所述排水层内填充有吸水材料,所述排水层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侧边设置有与吸水材料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与外部的集水井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和橡胶止水带之间设置有上外贴式止水带,所述排水层的底部固定有上密封垫杆,上外贴式止水带被上密封垫杆顶起形成上密封座,所述橡胶止水带的上部被上密封座密封包裹。
进一步的,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外挂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上由上至下间隔固定有多层向后浇带内延伸的止水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后浇带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后浇带的后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地下室底板的强度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通过吸水管与吸水材料连通,所述吸水管上设置有向吸水材料内延伸的吸水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周泽;潘国强;李炎锋;徐强强;马国超,未经史周泽;潘国强;李炎锋;徐强强;马国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25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流仓库转运用叉车
- 下一篇:一种电机用新型谐波齿轮箱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