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型化桩基声测管连接封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35076.9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4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曾圣康;唐汉臣;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贾林 |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型 桩基 声测管 连接 封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型化桩基声测管连接封堵装置,连接件包括第一锁紧管、第二锁紧管和连接套筒;第一锁紧管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等径部和第一变径部;第一等径部和第一变径部的内径与声测管体的外径相匹配;第一变径部的外径从靠近第一等径部的一端到远离第一等径部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二锁紧管与第一锁紧管的结构相同;连接套筒包括连接筒和连接在连接筒两端的锁紧套;两个锁紧套分别与第一变径部和第二变径部相互匹配;连接筒与第一等径部和第二等径部相互匹配。本实用新型不设置螺纹连接,避免螺纹连接处生锈等问题;同时这一连接件无需改变声测管体原本的结构,采用一般的直管结构的声测管体即可实现声测管的锁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型化桩基声测管连接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声波透射法是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受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规范要求声测管埋设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顺过渡。
声测管作为工程桩检测必不可少的一项材料,声测管埋设的质量、管内有效的畅通,将为工程桩检测提供直观可靠的数据,判别工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型化桩基声测管连接封堵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所述一种定型化桩基声测管连接封堵装置,包括连接声测管两个相邻声测管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锁紧管、第二锁紧管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锁紧管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等径部和第一变径部;所述第一变径部为弹性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第一等径部和第一变径部的内径与声测管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变径部的外径从靠近所述第一等径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等径部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锁紧管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二等径部和第二变径部;所述第二等径部为弹性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第二等径部和第二变径部的内径与声测管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变径部的外径从靠近所述第二等径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二等径部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连接套筒包括连接筒和连接在所述连接筒两端的锁紧套;两个所述锁紧套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径部和第二变径部相互匹配;所述连接筒与所述第一等径部和第二等径部相互匹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套管压紧第一变径部和第二变径部,进而使两个相邻的声测管体连接锁紧,其连接过程不设置螺纹连接,避免螺纹连接处生锈等问题;同时两个声测管体之间可直接相互接触,减少了相邻声测管体的连接处的间歇或缝隙,提高检测精度;同时这一连接件无需改变声测管体原本的结构,采用一般的直管结构的声测管体即可实现声测管的锁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径部和第二变径部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沿所述连接件延伸方向延伸的导向块;相邻的所述导向块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锁紧套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相互匹配的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径部远离所述第一等径部、第二变径部远离所述第二等径部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台阶;两个所述锁紧套远离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台阶;所述第一环形台阶和第二环形台阶通过至少三个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径部和第二变径部采用弹性钢、弹性金属或者弹性橡胶材料制备而成,使其在锁紧套的作用下可以变形以压紧声测管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封堵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声测管体端面的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包括剖面为“U”型的封堵头;所述封堵头底部中间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与所述声测管体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封堵头的内径与所述声测管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封堵件用于封堵声测管的两端,避免混凝土等其他渣滓落入声测管内,影响检测效果甚至堵塞声测管。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还包括C型卡箍;所述封堵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C型卡箍相匹配;所述C型卡箍采用弹性材料制备而成,用于卡紧封堵头,使封堵头压紧声测管,实现声测管两端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50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粘结砂浆生产用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化学反应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