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33141.4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7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尉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尉巍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结构 楼面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包括面板本体、支撑板和液压缸,所述支撑板位于面板本体下方,所述液压缸位于支撑板下方,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固定块的一端设有滑动槽,所述加固板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远离加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本实用新型在面板本体受力变形后,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轻了加固板和第一支撑柱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稳定工作的同时又降低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浇筑混凝土中,常常由于工人站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网上作业,往往会造成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板面钢筋下沉,从而导致承载力不足而引起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板面开裂,在现有技术中,针对这类开裂进行加固处理的一般做法是采用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固方法,现有的这种加固方法所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困难、费时费力,而且还存在着在某些环境下耐久性较差、在潮湿环境中不能使用且造价高昂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
经检索,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917002.7,授权公告号为CN209053461U,专利名称为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但是此实用新型当受力面板中心产生较大载荷产生形变时,伸缩支架只能起到对整个机构的缓冲作用,无法起到对受力面板缓冲作用,以及在产生较大形变时,第一承载板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处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受力面板形变起缓冲作用以及连接处应力集中过大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包括面板本体、支撑板和液压缸,所述支撑板位于面板本体下方,所述液压缸位于支撑板下方,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固定块的一端设有滑动槽,所述加固板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远离加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和滑动柱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加固板的底部还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加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柱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加固板上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远离加固板的一侧与面板本体的外壁相贴。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加固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对称设计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凹型块,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凹型块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底部设有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尉巍,未经尉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31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池结构
- 下一篇:一种QDT式旋转阀脉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