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防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33078.4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4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珠锋;张文龙;李志华;杨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威尔金森电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余威 |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安全 防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防护结构,包括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的一侧内壁分别卡接有多个楼层选择按钮、楼层显示屏和语音播报器,轿厢主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轿厢顶盖,轿厢顶盖的顶部设置有通风机构,轿厢主体的底部焊接有轿厢底座,轿厢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轿厢底座的顶部外壁粘接有防滑垫,冲机构包括液压缸、缓冲橡胶柱和套筒,液压缸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缓冲主体,液压缸的活塞连杆外壁滑动连接于套筒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缓冲机构,电梯一旦在井道里坠落,轿厢底座先接触地面,轿厢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从而可以使得任何情况下电梯下坠都能保证乘用人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电梯轿厢在建筑物中开设的井道中运行,目前市场上的电梯防护机构均是设置在滑轮上,通过传感器感应电梯下降速度,一旦电梯坠落,卡钳就会将滑轮制动,但是此种方法一旦面对缆绳断裂等轿厢相对滑轮不连接的情况,无法保证乘用人员的安全,所以此种方法无法应对所有突发情况引起的电梯坠落,无法全方面保证乘用人员安全。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614261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防护结构,包括包括轿厢体、防护柱、照明灯、气囊、泄压管和泄压阀;轿厢体包括底板、侧板、顶板;底板固定在侧板的底端,顶板固定在侧板的顶端,底板、侧板和顶板共限定电梯轿厢的乘坐空间;弹性防护柱固定在底板上,弹性防护柱贴靠在侧板上,多个弹性防护柱等间距设置;气囊设置在弹性防护柱的内部,泄压管贯穿弹性防护柱与气囊连通,泄压阀设置在泄压管上;照明灯固定在顶板上。上述专利中的抛光机存在以下不足:只在轿厢内部底板设置有弹性防护柱和气囊,当电梯快速下降时,轿厢底部没有缓冲装置,无法全方面保证乘用人员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全方面保证乘用人员安全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防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防护结构,包括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的一侧内壁分别卡接有多个楼层选择按钮、楼层显示屏和语音播报器,轿厢主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轿厢顶盖,轿厢顶盖的顶部设置有通风机构,轿厢主体的底部焊接有轿厢底座,轿厢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轿厢底座的顶部外壁粘接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液压缸、缓冲橡胶柱和套筒,液压缸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缓冲主体,液压缸的活塞连杆外壁滑动连接于套筒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内壁包裹有缓冲橡胶柱,套筒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轿厢底座的底部外壁上,液压缸内部设置有复进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轿厢底座的顶部外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门,滑动门的顶部外壁均滑动连接于轿厢顶盖的底部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机构包括电机和扇叶,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圆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于扇叶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靠近转轴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通风顶盖,通风顶盖的内壁开有多个通风槽,通风顶盖远离电机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通风壳体,通风壳体靠近轿厢顶盖的一侧外壁焊接于轿厢顶盖的顶部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轿厢顶盖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平行的灯座,灯座的内壁均卡接有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防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威尔金森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威尔金森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30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